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交通运输 > 停车难 杭州地上地下轮停制引众说纷纭

停车难 杭州地上地下轮停制引众说纷纭

大家车网 2009-11-11 05:42 来源:易车网 作者:

今年杭州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金新写了一份提案,让新小区的停车问题再次成为热点:杭州某小区地下车位大半空闲,而地上车位严重不足,每天晚上小区因停车引起的矛盾非常突出。本报联合搜房社区进行了调查显示:75%的人选择地上车位停车;租用地下车位的只占9%;77%的小区存在地面停车混乱、甚至挤占消防通道情况;67%的小区地下车位空闲数量超过100个。

停车难 杭州地上地下轮停制引众说纷纭(0) 大家车网

在讨论过杭州车辆总数控制、道路行车拥堵等动态交通问题后,市民昨天又把关注点转移到了静态交通难题——停车上面。

地下车库空荡荡,地上泊位满当当,这是目前杭州许多小区停车的现状。地上地下泊位轮流停车形成制度,你是否赞同?你能接受的地下停车泊位收费标准是多少?对此,市民们也是众说纷纭。

老小区的居民困惑:老小区道路停车的确侵害生活空间,但难道要在地下新挖个车库?新小区业主也纠结:地面停车收费100元/月,停到地下去每个月要多花200多元,谁来补贴?还有业主表示,他们的车位可都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因为开发商只卖不租,买了车位的和没买车位的业主之间怎么实行轮停制呢?

有位子停就行,怎么停无所谓

蔡先生刚刚在湖墅南路叶青苑买了新房,他的意见是:“停哪不是停,只要帮我安排好位子,停哪里倒没有意见。”记者统计后发现,在来电提议的市民中,与蔡先生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大家更多的是把“有位子停车”放在第一位。

陈先生马上要从文一路的天时苑搬家到位于紫金港的耀江文鼎苑,他也说:“在租金能够承受的前提下,一对一的地下车位相对固定,肯定是我的首选。”

马上要买车的卢小姐觉得,车子的价钱都不低,花一大笔钱买车还得为停哪的问题操心就太不值得了。“要确定有位子给我停车我才会去买车,否则是花钱给自己买麻烦。”

轮停制,抬高了我的停车成本

都市枫林的吴小姐说,她不愿意轮流,宁可选地下。他们夫妻两个的工作都是很晚回家的,地上泊位本身就少,不固定,万一晚上回去晚了,没地方停车怎么办?她宁愿贵一点,也要选择停地下车库。吴小姐认为,地面车位大多采用“先到先停”的方式,只有地面车位能够保证固定、即到即停,地上、地下轮流才会有人愿意尝试。

网友Olia也反对轮停,但他只愿选择地上车位。他说,实行泊位轮流制看上去像是把地上车位和地下车位的价格混合后平均了。但实际上,如果地下车位的租金不降,老百姓停车的平均开销反而上涨了。他的说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车主的看法。

停车办法不宜“一刀切”

家住金祝新村的汪女士问了个问题,像那些没有地下车库的老小区,是不是要先挖几个车库出来再实行轮流制?不然,只有地上停车位的老小区怎么办?

叶先生家住在朝晖,小区里也只有地面的停车位。他觉得,实行地上、地下泊位轮流停车制度,不光要先考虑老小区的硬件问题,更要考虑多数市民的经济状况。

“搞‘一刀切’是不妥当的。现在地上停车费大家可以接受,如果地下车位的价格很高,大家肯定不愿意。如果两者的差价不太大,假如地上泊位100元/月,地下车库泊位只要150元/月,那还可以接受。”

据了解,杭州现在小区的地面车位,由物价局统一定为100元/月,而地下车位费相对来说较贵,一般在200~400元/月之间。不仅老小区的居民难以接受,不少新小区的业主停到地下车库也是无奈之选。

70多岁的项先生倒觉得,应该提高地面车位租金。“就像门面房的租赁比内部的摊位租金更高,地上车位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人行道路,应该加收地上车位费,如此一来,上下均衡,‘逼车入库’。”老先生觉得,无论怎样,要在租金均衡的前提下,再来实行泊位轮流制度会更加公平。

地下车位只卖不租,轮停难操作

枫华府第的业主黄先生说,他们小区的地下车位已经卖到了30万元/个,但他还是愿意买。“地上车位有太多风险,谁能保证没有恶意擦碰?汽车停在露天,自己也心疼。”

高档小区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地下车位屡见不鲜。绿城物业公司治安管理部的王先生就说,地上、地下泊位轮流停车制实行起来会比较麻烦,不知业主、房产商是否会同意。“绿城房产的地下车位都是只卖不租的,这也就不可能轮流停车了。要是政府强制执行轮流停车制,那还得跟多方协调才行。”

停车难 杭州地上地下轮停制引众说纷纭(1) 大家车网

叶先生告诉记者,城东热门楼盘东方红街也是如此,一期房子还没交付,但售卖时已给准业主打了预防针:“我们地下车库的车位只卖不租,以后小区地上是不设停车位的。”便宜点的车位,开价也要15万元/个,这就意味着如果业主不买车位,停车问题就只能自行解决了。

市民王先生打来电话说,杭州市府办今年7月已转发了关于停车场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小区地下车库不得只售不租,但许多开发商照样我行我素。“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有相应的强制措施,或者上升到法律层面,真正做到车位物尽其用。”

网友拿出“点阵式停车规划”

本报网络版开通投票后,很多网友在钱报论坛里发表观点。网友jtjt123把问计于民的12新策归总一下,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1、2、10、11、12主要是动态交通问题,即行路难,3到9是静态交通问题,即停车难。

停车难问题,jtjt123认为主要需依靠政策支持力度和落实程度。“杭州市已经提出未来3年停车场(库)方案,但规划主要是集中区域和场地承建,停车积极性不是很高,投资商资金回收期长,投资风险比较高,导致投资热情不高。”

jtjt123特提出如下建议。长远解决停车难问题,应弱化公共停车位和基本停车位概念,采用节点化点阵式静态交通规划方案。还拿出了配套上述方案的技术措施:

1.社区一体化立体停车解决方案(智能停车系统及社区美化);

2.可组装拆卸式临时立体停车解决方案(智能停车服务);

3.人行天桥(或地道)式立体停车解决方案(智能停车服务和人行天桥功能);

4.可与动态交通系统链接的静态交通系统平台。

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关键

提出地上、地下泊位轮流停车想法的初衷是为了使车位利用最大化。浙大规划系主任杨建军表示,读者网友的各种意见、想法都有预见性,提出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考虑。

“拆迁老小区,增建市中心地下车库,这个想法在理想层面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困难多多。拆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从老居民的感情、还是黄金地段的客观原因,拆迁都很难进行。”

杨建军认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倡一种意识。“居住生活在市中心的,要少用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如果公共交通能到达远郊,并且四通八达,那么私家车的使用率会大大下降。

“香港人口密度高,私家车拥有量也高,但市中心基本看不到一辆接一辆的私家车。它的公交使用率非常高,即使是住在外围,公交导向、地铁也做得非常好,出行方便,市民也就很少去用私家车了。越是紧凑型、密度高的城市,越要充分发展使用公共交通系统。”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