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买车 > 行情 > 专访宝马高级副总裁菲利浦·埃勒

专访宝马高级副总裁菲利浦·埃勒

大家车网 2010-01-08 13:41 来源:网上车市 作者:

宝马集团高级副总裁菲利浦·埃勒(Philip Christian Eller)近日在宝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采购及供应管理研究中心赞助揭幕仪式上接受了盖世汽车网的采访。埃勒副总裁专门负责宝马集团采购及供应商网络发展动力传动、底盘和摩托车部门。他对经济危机后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介绍了宝马集团在中国采购和供应链方面的进展,还就中国车企进行海外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是访谈实录。

记者:宝马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作建立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中心基于哪些考虑?

Philip Christian Eller:宝马与中欧商学院的合作是希望在中国提供世界一流的采购和供应管理教育;培养一批成熟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为宝马全球供应链服务。我们希望宝马在中欧商学院的研究中心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相比其他的研究中心,我们教授的课程更为具体,涉及到供应的整个流程,采购物流管理等。

现今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公司不再到世界各地采购从而寻找最低的价格。现在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目标更具战略性,比如获得新的市场,技术,创新,提高销售量等。现在大公司越来越关注核心竞争力。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注重区分化和差异化。在这样的趋势下,公司会把非战略性的业务外包出去,这就意味着公司对供应商的依赖度提高了。现在大公司将负责供应采购的经理放在董事会中重要位置,以便他们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采购和供应。除了像我们通常知道的CEO、COO之外,现在还有了CPO(首席采购官)。现在供应链呈现全球化的趋势,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截至2009年10月中国销售1000万辆汽车,远远超过预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中国的汽车产业及其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这也是采购和供应管理研究中心成立的原因之一。

记者:现在有很多中国本土汽车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Philip Christian Eller: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在海外并购领域做法非常的谨慎,并非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承担任何风险。但是长远看来,并购中最关键的还是研发领域。中国在模仿和生产制造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唯一欠缺就是汽车的研发领域。如果未来可以进行对海外公司的研发部门的并购是最好的。我知道中国企业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对研发机构的并购不是去超市买东西那样随便,因为有很多类型的研发机构类型,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盖世汽车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否能抑制海外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公司应该更加注重海外的市场,核心技术还是公司的品牌?

Philip Christian Eller:中国品牌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知名度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至少也要十年的时间。汽车领域和电脑领域、消费品领域都不一样,所以吉利收购沃尔沃和联想收购IBM,海尔收购GE的案例不同。像海尔这样的中国品牌这几年来逐渐被国外的消费者认可,但是还不能在全球达到普遍的认同。

我认为中国企业一直关注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去进军呢?给中国汽车企业进军国际的建议有三步:首先提高自己国内的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第一目标达到之后可以考虑在周边地区比如亚洲,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第三步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当然,这一切都要在企业盈利的前提下。

记者:您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怎样看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会不会盈利,多久才能盈利?

Philip Christian Eller:这个要看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在研发上的表现,研发能力提高之后才能改进自己的产品,再决定能否盈利。

记者: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Philip Christian Eller: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频繁和紧密,供应链也将进行整合以建立更加稳固的供应商的网络。过去各大公司喜欢单打独斗,现在品牌和公司的合作增强了。有一些大公司像通用、大众,自己内部就可以进行供应链的整合,但是像宝马这样的公司要和戴姆勒进行合作。未来不管是企业的生产材料的供应还是成品的出口销售,竞争都会非常激烈。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全球化零库存也是一个趋势。

记者他:我们现在离全球化零库存还有多远?

Philip Christian Eller:举例来说,过去我们生产SUV的时候80%的物料都存在仓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明年我们在美国市场就将推出的新型SUV车中75%就将直接供货,没有仓库。零库存是未来的趋势。

专访宝马高级副总裁菲利浦·埃勒(0) 大家车网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