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如何应对“汽车有毒” 六大建议保人体健康

如何应对“汽车有毒” 六大建议保人体健康

大家车网 2012-02-24 00:00 来源:汽车中国网 作者:

回顾近段时间最受各车主关注的话题,自然就是关于车内电磁辐射值超变电站的事件,由于是与车内成员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在网络上备受热议,上海通用以最快的时间,通过第三方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结果当然是车内辐射并未超标。而近日,据某媒体报道,美国汽车权威媒体发布了一份“汽车有毒”榜单,随着汽车有毒成为威胁广大车主和乘客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把关原材料保障汽车室内环境安全,成为了汽车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何应对“汽车有毒” 六大建议保人体健康(0) 大家车网

汽车作为出行重要性越来越大,应如何减少车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原厂塑料保护膜要撕掉,塑料保护膜会导致有害气体在车内发酵,买车后要及时撕掉塑料保护膜。

二.建议不用地胶,或者选择环保地胶。

三.劣质的贴膜会散发有害物质,建议选择环保认证的贴膜。

四.经常通风透气,晾晒,安全停放时建议开窗通风。

五.车内饰品能少则少,建议不使用方向盘套、靠枕、坐椅套。这些材料本身可能就是有毒物品。此外,坐椅套、方向盘等还会影响车内有毒气体的挥发。

六.高温会加快有害气体的挥发,车主可在闲暇时,封闭车窗开启热风,然后离开车厢,等室内热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车窗排出热气。这利于加速有害气体释放。

如何应对“汽车有毒” 六大建议保人体健康(1) 大家车网

美发布汽车“毒性”榜单

美国非营利组织生态学中心(The Ecology Center)发布“2012年消费者导购指南”报告,对11种汽车内饰部分做了测试,包括方向盘、仪表板、脚垫、仪表盘、扶手、座位以及各种软硬装饰。并根据汽车内部控制质量对204款车进行了排名。

内饰材料中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最高的十大车型分别是:2011款三菱欧蓝德Sport、2011款克莱斯勒 200 SC以及2011款起亚秀尔、2011款日产 Versa、2011款马自达CX-7、2012 款现代雅绅特、2011 款雪佛兰爱唯欧5、2011款起亚智跑、2012款大众Eos和2012款Mini Cooper S Clubman。其中,六款是日韩车型。

另一方面,2012款本田思域内饰材料中的潜在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最少。其他内饰中潜在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最少的十大车型还包括2011款丰田普锐斯、2011款本田CR-Z、2011款日产Cube、2012 款讴歌RDX、2012 款讴歌ZDX、2012款奥迪 S5、2011款Smart Coupe、2011款丰田 Venza。

该研究机构表示,人们在汽车内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比在家或者办公室等其他室内接触的多很多,尤其是新车。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中的驾乘人,可通过呼吸和接触灰尘会引起很多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过敏、肝中毒、先天的缺陷和癌症。

把关原材料标准是“消毒”的突破口

某日系品牌售后负责人指出,“汽车有毒”已是不争的事实。该负责人称,目前借鉴室内检测标准制定的车内空气检测标准,是一种进步,但仍无法改变行业内所存在的乱象。

他表示,汽车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检测结果的多样性。例如,车辆在暴晒的环境下测量车内空气,可能因为高温会释放更多的污染物,与车辆在阴凉的车库停放存在很大的出入。而发动机开启的情况下,污染程度也不同。

该负责人表示,美国非营利组织生态学中心对车内材料的材料研究极具借鉴意义,该调查研究也许能帮助企业和部门从另外一个途径,以车辆零部件、原材料作为突破口,关注车内环境的安全。

业内人士分析,行业的分工的细化,车企与汽车配件商在价格和利润上的博弈,是导致当前汽车污染的原因之一。从汽车生产原材料标准上把关,也许是减少“汽车有毒”的突破口。研究制定汽车制造的原材料标准,也许是减少和消除车企使用有毒材料的有效方法。

点评:随着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两者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如何保证消费者在使用车型过程中的健康安全,成为了广大车主最关心的问题,能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严格把关,控制汽车室内环境,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

相关新闻阅读:

日韩品牌喜忧参半 十大“最毒”车型榜出炉

http://new.carschina.com/tongyongxinche/20111013335686.html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