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不合则亡?探寻电动汽车企业的生存之道

不合则亡?探寻电动汽车企业的生存之道

大家车网 2011-12-22 00:00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

电动车时代网讯,如果要评选2011年度电动汽车行业最热门的词汇,“结盟”一定能够名列其中。为了突破电池组费用高昂和续航里程短的重要技术瓶颈,相关企业正加紧结盟——央企组建“国家队”、外资汽车巨头扎堆、整车厂商抱团……在这股“潮流”的席卷之下,为数众多却实力有限的新兴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严谨的生存考验。

不合则亡?探寻电动汽车企业的生存之道(0) 大家车网

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很残酷

  “不合则亡”已成为业界共识

不合则亡?探寻电动汽车企业的生存之道(1) 大家车网

  中国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很深的戒备(电池企业尤甚),不只一位行业专家如是说,“总是想把别人的技术成果据为己有”,长期缺乏一种诚信合作的态度,在电动汽车领域,绝大多数传统整车企业并不具备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和动力,可是为了获取高额补贴和政府支持,不得不与其它企业进行联盟合作,但他们之间往往“各怀鬼胎”,藏着掖着,生怕自己的核心技术被对方偷去,这就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长期以来的“闭门造车”。

  南京嘉远电动车船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指出,“那些大企业动不动就想收购、吞并那些拥有技术的小公司。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岂肯轻易将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的科研成果让出去?他们也看到了电动汽车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谁都挡不住的,这也是历史赋予新兴企业发展壮大自己和体现社会价值的大好机会。有谁会轻易放弃?”

  而目前产业联盟的形式也遭到了大众的质疑。去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许多“新能源汽车联盟”只是为了把行业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圈地运动”(包括央企T10联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合作方案、几乎没有拿出一辆合作车型,电动汽车产业化依然遥遥无期,这些“联盟”大都悄无声息,最终可能都会“不了了之”。

  李辉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再不团结起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像传统汽车一样)拱手让给国外。”在电动汽车合作研发方面,国外汽车企业明显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斯特拉与丰田、雷诺与日产都结成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共同体,在平等合作的框架下,保证各自知识产权的独立性,已经或正在推出多款电动汽车。

  而现实中,如日产与雷诺、博世与大众、宝马与丰田先后结成了紧密的技术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日产聆风电动车的成功案例(全球售出超过2万辆),也引得不少国内整车厂商加以效仿。而对于广大拥有独特技术、却缺乏强大投资能力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将技术“烂”在手里,还是被别人轻易收购,都并非上上之策。

  “我们需要一种肝胆相照的联盟,”李辉表示,“传统汽车‘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演!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团结起来,国外电动汽车在三年之内就会‘打’进来。”到那时,到那时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掌握不了,最后又变成依附性的汽车工业。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