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车市周勘》 难产的“汽车三包法”

《车市周勘》 难产的“汽车三包法”

大家车网 2011-11-14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

柠檬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水果,消费者买到有问题的汽车时,就如同吃了一个青柠檬,酸楚不堪,难以下咽。如果您买到了一辆毛病百出、一修再修的不良汽车,退也退不成,也没地方维权,那真的可以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消费者都是苦逼啊!有木有?!(用词也许粗俗,但是民愤难平啊)最近“汽车三包法”也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就是依然难产,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维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让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商家的欺压?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说这个让很多消费者一直头疼的问题。

《车市周勘》 难产的“汽车三包法”(0) 大家车网

有统计显示,在汽车领域消费者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质量问题多;二是维修质量差;三是购车合同争议多;四是检测举证维权难;五是新车车内气味怪异,装饰材料甲醛超标等问题。由于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家用轿车“三包”规定,消费者退、换车困难重重。面对各式各样的维权难、难维权现象,汽车三包规定何时出台,再次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所谓的汽车产品“三包”规定是指家用汽车的修理、更换和退货这三项责任,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汽车行驶两年或4万公里以内时,如汽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凭三包凭证办理修理、更换或退货手续,车辆造成损失的,销售者、生产者和修理者应根据规定负责赔偿车主相应损失,修理两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费者可向经销商提出退货要求。不过,由于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往往是各执一词,难以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汽车投诉和纠纷案件在近几年也在不断的上升。

《车市周勘》 难产的“汽车三包法”(1) 大家车网

其实,2004年12月份质检总局就正式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也就是俗称的《汽车三包法(草案)》,在全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当时预计2005年能够颁布,但令人失望的是,面对市场和消费者强烈的愿望和诉求,汽车三包法却迟迟没有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如今,汽车三包制度由呼声热烈到难产再到流产的过程,其实也是其所面临问题清晰化的过程,事实上,有三重包袱必须要卸下,汽车三包制度才有可能跨过障碍物。

首先,一旦消费者所购买车辆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谁来充当检验机构,谁来承担巨额的鉴定费用?目前,国内社会性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并不多,而且其鉴定费用通常都不低,一辆车十几万元的鉴定费用实属正常,如此巨大的产品质量鉴定成本,无疑让一般的汽车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外,根据我国的行业管理惯例,一般都是“谁主张谁举证”,这更增加了购车者的维权难度。进行车辆检测需要花费高额的鉴定费用,还要经过复杂的申报程序,这些都不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所能承担得起的。

其次,哪些对象在“三包”范围之内?这也是汽车“三包”尚在草案阶段就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按照草案的相关规定,“三包”规定出台前销售的车型、非自然人购买的车型(如出租车、公务用车等)均不在“三包”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少汽车均不在“三包”保护范围之内,其法规的完整性受到质疑。

再者,如何有效执行,这是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担忧的重要一点,相比于国内汽车厂商,汽车消费者显然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而他们对汽车产品质量的了解,和厂家相比,更是处于明显的不对等地位,在“三包”实施后,如何保障有效执行,仍然不容乐观。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消费者与经销商、厂家的矛盾也日益频繁化、激烈化,更有一种趋于不可调和的态势。国家的相关三包法如果还待字闺中的话,那么必将会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会让广大消费者彻底寒心,维权之路漫漫,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文章来源:车讯网)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