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十月销量:合资风光依旧 自主难掩落寞

十月销量:合资风光依旧 自主难掩落寞

大家车网 2011-11-10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作者:

度过了“金九”短暂的狂欢后,十月的国内销量又被打回原形。作为第四季度的开局之月,“黄金周”厂家的销量几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不仅没有掀起众多厂家与经销商所期待的年底销售狂潮,环比同比的双双下跌更是让国内车市与如今的天气一样,日趋寒冷。

2011年10月国内乘用车销量情况(单位:辆)   轿车 MPV SUV 狭义乘用车
合计 微客 广义乘用车
合计 10月销量 774,119 42,575 132,658 949,352 161,911 1,111,263 9月销量 920,224 45,860 125,234 1,091,318 185,256 1,276,574 同期销量 803,507 42,884 112,316 958,707 200,749 1,159,456 环比 -15.9% -7.2% 5.9% -13.0% -12.6% -12.9% 同比 -3.7% -0.7% 18.1% -1.0% -19.3% -4.2% 中国汽车消费网制表 
 

  如上表的数据显示,10月狭义乘用车销量重回百万之下,仅为94.94万辆,环比大幅下降13%,与去年同比相较也出现1%的降幅。除了SUV外,轿车、MPV、微客等车型均不同程度下跌,轿车销量更是较九月环比减少了15.9%。

  随着节能补贴标准的提高,小排量车型已在九月集中释放了大部分的销量,即使一部分车企自掏腰包补贴已出局的小排量车型,但对消费者而言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吸引力。同时,优惠政策退出后的几个月一般也有市场转淡的规律,消费者们更愿意持币观望,等待年底的清仓销售季。

  不过,比起一片飘绿的销量数据,更需引起关注的批发量的增加。市场低迷加之临近年末,厂家大都增加产量,提前进行了压库存操作,因此十月的批发量均呈现了环比正增长的态势。然而,随着库存的积压,经销商的销售压力也开始增大,年底的价格大战必将到来。

  ● 合资品牌占据前十

  虽然十月车市整体转冷,但各大合资车企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只是和九月的出色销量相比略有逊色。

2011年10月车企乘用车销量排行(单位:辆) 排名 车企 10月销量 9月销量 排名变化 1 上海通用 103309 115733 — 2 上海大众 100177 105564 — 3 一汽大众 86581 92911 — 4 东风日产 62701 77362 ↑ 5 北京现代 57160 80936 ↓ 6 一汽丰田 39565 50060 — 7 东风起亚 39007 45535 ↑ 8 长安福特马自达 35903 34205 ↑ 9 神龙汽车 33475 38783 — 10 广汽本田 32911 28499 ↑ 中国汽车消费网制表 


 

  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还是稳居前三,旗下车型也仍占据着轿车销量的前列,凯越继续蝉联轿车销量冠军的宝座,朗逸也牢牢坐稳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不过依靠斯柯达日趋上升的市场表现,上海通用与上海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上月还是1万辆的销量差距在这个月已经变为3000辆,不知能否在11月将上海通用一鼓作气拉下马。一汽大众则与同胞兄弟上海大众形成了反差,自从2009年摔下冠军的宝座后就一直没能振作,86581辆的成绩与上海大众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

  第四名一直是东风日产与北京现代的必争之地,10月,东风日产以五千多辆的优势成功胜出。不过,现代仅凭瑞纳、索纳塔和悦动等几款车型就能取得第五名的成绩,让人不需怀疑其产品热销的程度。除了东风日产外,日系的另两大品牌——丰田和本田也进入了销量前十的榜单。身为“瘦死的骆驼”,丰田在第六的位置上盘踞已久,虽然已经表明了在华振作的决心,但目前的销量仍没有什么起色。而本田还得感谢自主品牌的低迷,否则车型老旧、沉寂已久的本田估计连在第十露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同样要庆幸的还有长安福特马自达,不论是福特还是马自达,近来的市场表现都是寂寂无名,能上榜实属难得。特别是只依靠福克斯这一款主力车型打拼市场长安福特,一直以来成也福克斯,败也福克斯,在欧美市场表现优异的长安福克斯在华却始终没有表现出新意,也看不出发展的诚意。

  东风起亚和神龙汽车本月排名也没有多少变化,维持了销量水平。K2超过1.1万的销量成绩是起亚在华销量表现的缩影,作为一个各方面都不算突出的韩国车企,第七的成绩足以令许多车企眼红了。神龙则与起亚相反,在欧美市场吃得开的法国车,在中国只能尴尬垫底,不是“拉皮”就是减配的车型也着实难以吸引消费者更多的目光。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