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9-22 00:00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
曾经“三分天下”的广东汽车为何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新能源汽车?
这是每一个关注广东发展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强烈的危机感与赶超意识
“大势所趋、不能不发”,知名汽车分析师向寒松日前在接受电动车时代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三分天下”的辉煌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广东省汽车产量为156.26万台列全国第五位,有分析人士认为,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以日系合资品牌为主打的广东汽车今年的产销量增幅将比预期至少下滑两个百分点。广东汽车业乃至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纷纷嚷着“行业在萧条、企业要转型”,中小企业那急需的一针“强心剂”看起来已经非打不可。
在江浙等地汽车业崛起之后,广东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之路,“由于改革开发较早,珠三角地区在接受国外先进技术和意识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广东各级政府具有前瞻性地预判到,新能源汽车在实现制造业产业转型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因此在政策上有限给予了支持。”广东省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一季度新能源改装汽车是2010年同期的12.6倍,达1387辆。这在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中是增速最快的,这也让有关部门在加大扶持力度、企业继续追加投入上增添了信心。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战略产业,肯定是由政府牵头制定目标和扶持政策、企业迅速跟进,然后带动消费者的认同购买,由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广东电动汽车能走到今天(即将面对个人销售)可谓水到渠成。作为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的窗口,广东‘汽车人’具有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也使得他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格外坚决和坚持。”
珠三角的两大“先天优势”
“广东之所以敢为人先,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做电动汽车(“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投入220亿元支持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实是基于珠三角已有的两大优势:发达的电子制造业和成熟的电池产业”,向寒松介绍说,这两个行业在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广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如比亚迪、德赛、大洋电机等企业介入新能源汽车后带动了零部件行业的快速跟进。
“除了这些大企业,珠三角地区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默默地做着基础开发”,向寒松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大瓶颈就是充电时间太长,而时间较短的换电模式又面临着电池(及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一家叫赛导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却大胆地介入到这一领域中来,据了解有望获得重大突破。“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是他们支撑起了广东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电动汽车最适合的价格:10万元以内
“目前的补贴还不够给力”,向寒松指出,现在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价格,像即将上市的一款电动汽车,扣除补贴以后还需要将近 18万元,这样购车者就会有疑虑,所以补贴还要更“给力,但是硬补也不是解决的办法,还是要从源头上降低首次购买成本”。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10万元以内(补贴后)最有吸引力。
在谈到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前景时,向寒松强调“技术创新将决定电动汽车的发展”,日前美国俄亥俄州Nanotek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锂离子可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可以将充电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之久缩短到不到一分钟,这一技术一旦得到应用,制约电动汽车使用的一大瓶颈将不攻自破。“尽管真正实现应用可能还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但还是值得我们期待。”
向寒松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谁也不知道哪里是终点,因为现在全世界都还在寻找方向。像奔驰在燃料电池汽车上已经烧了上亿美金,但他们依然坚持氢燃料电池才是未来最符合汽车发展的技术,“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险很大,企业介入这个行业需要十分谨慎,但也正因为还不能说谁(的路线)是对的、谁更有前途,所以肯定只有去做才有机会。”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