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9-08 00:00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暨展览会”目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9月7日举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论坛(电池专场)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强调动力电池行业标准绝不能由那些“给钱给得多的企业”说了算,“牛奶行业就是这么干的,所以过去的标准水平就比较低”。
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及技术论坛9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全面举行,科技部本次论坛十分重视,有关领导全程参加了会议,而论坛中也擦出了不少火花。在当天下午举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专场”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清洁能源中心副主任黄学杰所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堪称当天最精彩的演讲。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 蒋偲佳摄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电池、就有什么样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和技术水平。全世界都在倡导新能源汽车,但目的各不相同:美国是为了减少石油依赖、欧洲是为了降低碳排放,而中国则是为了能源安全。尽管在技术路线、商业化模式方面还有一定的争议,但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中长期目标(远期目标为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基本成为保证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高性能动力电池就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技术支撑。
黄学杰介绍说,国外电池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专利、技术水平高、规模较大等方面,其产品一致性较好、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长、基础电子元器件有保障等,但成本较高。目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研发,积极投入重金资助企业。国外的研究机构及企业已经启动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开发项目,日本的目标是2030年后,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500Wh/kg,成本朝1500元/KWh的方向努力。
而我国的动力电池目标是到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00Wh/Kg,功率密度达到1.5Kw/Kg,循环寿命达到3000次,成本达到1.5元/Wh以下。那么,这个“下一代电池”的目标对于中国研究机构和企业来说能不能实现呢?
电池行业现状:
“一百多个第一、没有第二”
动力电池自燃事件让国内电池企业坐不住了
“这一代电池都还没做好、怎么好说下一代电池呢?”黄学杰犀利地指出,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听到“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研发起步较早、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的说法,这个说法前半句是对的,但是后半句有问题——“不是差距不大、而是非常大”。黄学杰回忆说,我国电池企业在2003年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家能通过车载电池的测试,后来逐步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2005年之后通过的就越来越多了。“中国企业的问题就是,一家学会了,全国人民都会了,一下子冒出一百多家,而且这一百多家个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
能够通过检测的企业虽然有一百多家,但是能够上车测试的却寥寥无几,作了这么多年的电池研发生产,为什么整车企业还在抱怨电池不能满足需要呢?黄学杰认为,这还是国家统一的评价体系缺失、评判标准混乱以及“门槛太低”所致,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加大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研发支持的同时,还应健全国家动力电池评价体系和平台网络,并成立国家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委员会。
“现在国内一百多家电池企业为什么不敢上车测试?就是因为成组技术、制造工艺不过关,害怕一上车就烧”。那如何让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用上放心电池呢?黄学杰为我国电池行业开出了八副“药方”: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