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没有硝烟的战场——汽车巨头在华股比之争

没有硝烟的战场——汽车巨头在华股比之争

大家车网 2011-08-19 00:00 来源:车天下 作者:

 没有硝烟的战场——汽车巨头在华股比之争

  大众拟增持一汽大众9%的股份,通用回购上海通用1%股份,东风悦达起亚的“中中之争”…..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在近两个月内略显颓势,可是相对于国际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依旧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所以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时不时的挑逗着厂商的“味蕾”。

  在现在的汽车工业大背景下,合资汽车厂商的股权重量最直接的就是与利润收入划上等号,尽管在经济收入的背后还有更为深的牵扯,但是一个股份百分点带来的数亿的收入还是让合资厂商的国外巨头不惜冒着“不道义”的风险,也要三番五次的纠结在这股比之争的“商业游戏”中。

没有硝烟的战场——汽车巨头在华股比之争(0) 大家车网

  事件回顾:一、通用回购上海通用1%股权

  凭借对上海通用的控股权,上汽在2010年切实尝到了上市财报里净增600多亿资产和50亿元以上的主营业务利润的甜头,然而1%的股权还没有在上汽手中捂热时就面临着提前换回的无力结局。

  如果还可以回想起当时这1%的股权如何坠入上汽怀抱的人,不得不说一句通用此次做法未免也有些太“不地道”。2009年12月,面临破产危机的通用急需资金支持,而上汽此时正在谋求整体上市,在耗资8450万美元从通用手中买下这至关重要的1%股权后,上汽随即满足了通用增持10%上汽通用五菱的“长年梦想”,并且现金入股成立香港合资公司进军印度市场,而后上汽斥资5亿元跨洋购买通用重新IPO时近1%的股权以示支持。真可谓“有情有义”,现在在通用刚刚苏醒之际,就要抽回股份,实现控股,对上汽来说这种“切肤之痛”可能要找到最佳的“双赢“契合点才能平复。

  二、大众增持一汽大众股份

  “大众和一汽在一汽大众中的股比将从过去的 40:60变成49:51。”五月中旬的时候媒体首次披露了此事。紧接着就有大量的评论,简单的说也许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控股权的不断变换实则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汽车业合资什么样才是最正确的模式。在这次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后,大众承诺将向一汽提供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此外,在一汽整体上市方面,一汽也有求于大众,因而在股权比例上做出了让步。然而大众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提供支持让一汽可以慢慢长硬翅膀,最终飞离他。

  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刚成立时,由于大众不看好国内汽车的销售前景,大众和中方的合资比例都定为40:60,大众更是将销售任务全部推给一汽和上汽,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产品都由中方设立的销售公司销售。后来中国车市出现井喷式发展,大众才与中方成立了合资公司的销售公司,并一度要求将股权调整为50:50,但遭到中方拒绝。为了弥补40:60带来的利益损失,大众后来在中国设立的零部件工厂都由自己控股或独资。这种“有困难一汽抗着,有好处大众多捞点”的合资模式,如此不够义气的大众,一汽还是同意将股权转让出去,这种无奈来自一汽大众的新车型和核心零部件一直仰仗大众施舍。合资公司中方的弱小和苍白无力:车型是人家的,技术是人家的,一旦市场不好大众抽身而退,中方只能自己独吞苦果。

  在这场说是游戏也好,说是博弈也好,其实最终受伤的都是国内厂商,一次股权结构的变化对于国内汽车企业的动荡不是仅仅承诺给或许不给的“三瓜俩枣”的汽车技术可以缓解的“疼痛”,为什么每次外资都能够最终得手,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外方掌握核心技术,且拥有两个合资名额,能左右逢源,牢牢把握住了话事权,等话事权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提升股比就水到渠成了。再者,外方更多将合资车企当成在华的工厂或生产线,而非合作伙伴,丝毫不用顾忌你的感受,对于股比的追求当然是肆无忌惮。最后,很关键一点,在华生产汽车利润实在是高,每年1%的利润是以亿元计算。

  一句话侃评:“如果不想再受伤,那么就强大自己。”(作者:何心慧)

  本文版权归车天下汽车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