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8-15 00:00 来源:汽车中国 作者:
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夺中高级车市者夺天下”。对于各大汽车厂商来说,中高级车市场是比拼技术和营销实力的主战场,而对消费者来说,衡量一款中高级车是否值得购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品质,决定品质的关键又在于工艺。
德系高品质中高级车代表作斯柯达昊锐,以其五大领先工艺傲视车坛,上半年累计销售达23602辆,同比增长高达26%,成为中高级车市场上“质”胜市场的价值典范。在斯柯达昊锐的生产过程中,世界一流的冲压工艺、激光焊接、空腔注蜡、模块化装配、德国KUKA机器人装配以及超高标准的环保工艺等等一系列最尖端的造车技术都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每一项领先的工艺,每一道严格的工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体现了斯柯达品牌百年来的工艺积累和大众的技术精华,正是这种在工艺技术上对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昊锐最终“质”胜市场。
世界一流冲压工艺铸就昊锐之钢筋铁骨
作为生产制造的第一步,冲压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品质的高低。上海大众斯柯达采用国际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由欧洲一流模具厂商设计和提供技术支持的高等级冲压模具,采用先进的压铆工艺,以确保零件尺寸的精确和表面质量的优良,从而为昊锐完美车身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昊锐的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了整体冲压成形技术,大大加强了车身的整体强度。这种设计不仅使车身刚度得到加强,在碰撞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车身装配尺寸精度,使产品更加精细美观。
在与车身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四门防撞板、A柱以及B柱等关键部位,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还应用了热成形工艺。热成形工艺本来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加工在常温下不容易成形的超高强度材料,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汽车厂家使用这种高端技术。上海大众将这项技术用于与昊锐车身安全性密切相关的部件,从而确保了昊锐获得最大的车身强度和安全性。在热成型工艺的支持下,昊锐世界顶级安全标准的HSB超高强度车身上使用的高强度钢材比例达73%,超高强度钢材比例高达11%。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身的受力区域——车顶边框、中央通道、门槛、车门、保险杠支架等处,昊锐均采用了超高强度材料,有效提升了整体车身的强度,配合车身上的碰撞吸能区域,在碰撞过程中保证了乘员区的稳固,将车内成员可能受到的伤害降至最低。
激光焊接工艺与先进密封工艺打造昊锐无缝车身
除了先进的冲压工艺铸就的钢筋铁骨之外,斯柯达昊锐还采用了大众富有盛誉的激光焊接工艺,与传统的焊接技术相比,激光焊接可以使不同钢板之间的连接达到分子层面的接合,在焊接后,原本不同的钢板相当于一整块钢板,消除了板件之间的空隙,避免了摩擦。激光焊接还具有连续性,传统的点焊由多个焊点组成,会产生漏点,而激光焊接形成的焊缝牢固而连续,没有漏点。此外,在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下,焊接装置与焊件无机械接触,降低对工件的污染;加热集中,能量密度大;热影响区小,产生的热变形和热损伤少;焊缝美观,焊缝强度大等。激光焊接不仅给车身加工带来了更高的精度,让车辆结合精度大为进步,使车身的刚度及强度得到大幅提升,减少了车身在运动形态中的变形,使得行驶舒适性、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保证,震动和噪音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车顶无焊缝,外观更加平滑,增加了车身的流线视觉效果,尽显昊锐的优雅流畅车身曲线之美。
除了激光焊接工艺之外,上海大众还在斯柯达昊锐的制造过程中引入大众领先的柔性制造中心技术,采用更节能环保的一体式中频点焊设备,以及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滚折边技术和中频凝胶技术。广泛使用密封胶、折边胶、结构胶、车身密封胶等密封材料,有效保证了车身对空气、水、灰尘等物质的侵入。同时,密封时采用先进的注射工艺、喷涂工艺,驾驶舱采用机器人精密涂胶,确保车身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有效地起到防尘、隔音、隔热、抗石击、耐冲击作用。
空腔注蜡与尖端涂装工艺让昊锐历久弥新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款中高级车品质的高低从车身的光洁程度上就可管窥一斑,上海大众是国内第一家采用空腔注蜡技术的汽车制造公司。通过在车身底部空腔中注入一定量的液态蜡,在车身空腔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防止水分进入车身内腔造成腐蚀,这项技术在昊锐这款高品质中高级车上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空腔注蜡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昊锐车身的防腐性,保证了其车身长久不被腐蚀,大大增加了车辆长期行驶后的安全性和保值率。此外,昊锐全车均采用了双面镀锌钢板,不仅增强了车身的防腐性能,而且能够在保证承载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大大提升了昊锐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为了让昊锐穿上更靓丽、环保的外衣,上海大众斯柯达也颇下苦功,通过预处理、电泳、PVC密封、中涂、面漆等12道涂料工艺,并全部采用多涂层面漆和最新型高光泽清漆,以环保的无铅无锡阴极电泳技术、全自动机器人密封技术、鸵鸟毛和离子风除尘设备、全自动喷漆机器人喷涂技术等世界尖端的工艺让昊锐漆面光鉴照人,更有着12年防锈蚀的极高品质,长时间的考验之后依旧历久弥新。
昊锐高精度总装工艺打造精品中高级车
轿车制造过程中最难安排、最难控制的就是总装工艺,轿车的密封性和驾驶过程中的噪音大小都取决于总装工艺。为了将斯柯达昊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轿车,上海大众大量采用了高标准、高精度的总装工艺。
在昊锐的装配过程中,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内装方面,昊锐采用德国KUKA机器人进行自动涂胶,保证胶水轨迹稳定无气泡,玻璃粘贴后强度高密封性好,玻璃边缘无需密封条,大方美观;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具有激光对中功能的机械手进行仪表板安装,装配精度高达+/-0.5mm。同时昊锐总装中还使用了大量高精度电动拧紧工具,并实现重要螺栓拧紧数据上网,以确保装配精度和100%合格率,这种严密的数据记录方式一般只用于发动机装配,在总装生产线上广泛使用这项技术使上海大众在国内同行业处于绝对领先水平。而在昊锐的生产过程中,上海大众还对此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加入了条码防错模块、操作工人识别模块和多极存储模块,进一步确保操作过程的100%受控,而且确保了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实现精确追溯。高度机械化生产使得昊锐的装配质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平整的胶缝焊缝、细密的部件间隙、齐整的线束布置都是昊锐出类拔萃的内在品质体现。
此外,与宝马、奔驰的生产模式一样,斯柯达昊锐同样应用模块化制造装配理念,按照底盘、门、驾驶舱等数个模块将整车划分,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刚度和密封性、安全性,减少了行车过程中的噪音,并能经受住同行业中时间最长的雨淋测试的考验。模块化制造装配理念的应用,不仅保证了车辆的生产制造工艺,也便于零部件维修、更换,使得车主的用车成本和维修费用有效降低。
与此同时,昊锐还采用了诸多先进的下线检测工艺设备,如在装配线的主线、驾驶舱预装线和车门预装线上增加电器功能预检设备,使用具有数字式激光测量的车轮定位仪,转鼓试验台采用变频控制的四电机驱动技术和先进的IDT技术以确保整车驱动系统、安全系统各部件及功能正常,采用更高标准的雨淋密封实验等等,从每一个细节之处着手,确保昊锐的工艺精度。
超高标准环保工艺呵护昊锐车主身心健康
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让环保工艺同样也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高级车的制造过程中环保工艺能否应用对消费者的健康影响最大。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儿童和车主健康,上海大众斯柯达从原材料和工艺入手,严格执行德国大众VW50180标准《车内挥发物控制标准》,这一标准对车内的各种挥发物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控制。对车内的各种挥发物(甲醛、苯类、氨类及其他碳氢化合物)都进行十分严格的控制。在包括零部件气味特性的控制、零部件总碳含量的控制、零部件冷凝组份的控制、零部件甲醛挥发量的控制以及整车内部散发特性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在装配的同时进行凝雾试验、甲醛试验、总碳挥发试验和气味试验,把车内甲醛、苯类、氨类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挥发量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从而显著改善车内空气环境质量,保障消费者的舒适和健康。
此外,昊锐在内饰材质的选用通用非常讲究,充分考虑了环保和健康需求,采用了模内复合(In-mould decoration)技术制造的昊锐内饰,在模具内就完成了基材与染料的结合,制作精度高,并且把染料夹在基材与薄膜内,既能保持颜色的持久亮丽,又能防止染料的气味挥发到车内空气中;值得一提的是,昊锐采用高级真皮和Alcantara材料镶拼而成的座椅面料高档豪华且价格高昂,仅在奥迪、奔驰、辉腾等高档轿跑车上才有使用。
此外,在汽车装饰中大量采用的易燃、有毒、污染环境的溶剂型胶粘剂,如氯丁胶胶粘剂,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使用溶剂型胶粘剂装饰的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溶剂不断地缓慢释放出来,使司乘人员受到伤害,汽车质量也受到影响。而上海大众斯柯达采用的水基胶粘剂由于以水为溶剂,不含有毒溶剂,甚至可以做到VOC几乎为0,而且装配中尽量多使用卡扣工艺,少使用环保胶水,高标准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再加上斯柯达对生产过程严格的质量管控,充分展现了斯柯达昊锐对车主健康的细心呵护。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在2009年12月10日颁布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意见征询稿,其中规定的甲醛含量为0.1mg/m3(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而大众自从2000年就开始实行VW50180标准,其中规定的甲醛含量为1mg/100g,换算为环境测试舱法约为0.011mg/m3,比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严格了9倍!精益求精的工艺和苛刻装配标准背后是昊锐对车主健康贴心呵护。
总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昊锐这样的高品质中高级车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世界一流的制造工艺技术,斯柯达昊锐以其精湛的德系品质成为了中高级车“质”胜市场最为杰出的代表。随着上海大众斯柯达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未来昊锐的品质将更加精益求精,其市场表现也会更为出色。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