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新能源汽车尴尬销量的症结:忽视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尴尬销量的症结:忽视产业链

大家车网 2011-06-21 00:00 来源:电动车时代网 作者:

编辑导读:这几天,许多新能源汽车业界人士都在探讨一个话题——为什么我国在新能源车推广政策上的空前“热情”,却在终端市场上受到“冷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在中国)拥有5000亿到8000亿规模前景的庞大产业,只有整车、电网、电池“三驾马车”联手共进,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正如著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研究学者谢子聪所说那样:“只有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挣到钱,才能真正实现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或许这才是新能源汽车销售面临尴尬的根本原因。

  2009年2月,财政部公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6万元;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全国范围内每辆车补贴3000元。截至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已发布到第七批,试点城市也由5个增至25个。

  政策补贴力度如此之大,实际销量却屈指可数。在私人消费领域,截至目前上海市场只售出10辆纯电动汽车,杭州仅25辆。应坚持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是改为主攻发展混合动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课题。

新能源汽车尴尬销量的症结:忽视产业链(0) 大家车网

  2010年6月,财政部确定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今年4月7日,上海市首批私人购买的电动汽车正式上路,8名普通市民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但此后几乎停滞不动。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私人购买上牌的电动汽车仅为10辆,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为何“叫好不叫座”?

  相关阅读

  私人购车800辆 新能源车光靠补贴行不通
  

  同样配置的车型,电动车售价比燃油车贵一倍多

  一些有意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普遍反映,电动车的一次性成本投入过高是阻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尽管车价方面有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最高可达10万元,但上海牌照以及购置税和保险费太贵。

  以一辆22万元的电动汽车为例,购置税和保险费仍按补贴前的原价计算,购置税近2万元。而一年的保险费用在5000元左右,加上上海近5万元的牌照费,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各项税费支出大约在7.5万元左右。如果加上这些费用,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被明显拉高,这对普通市民购买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奇瑞M1电动汽车的车主朱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的车总价15万元,除了国家补贴的6万元之外,还要缴纳购置税1万多元。算下来,比同等燃油汽车贵了许多。“我在4S店里看到,同样配置的奇瑞M1燃油汽车才卖3.88万元,我这辆电动车价格贵一倍多。再说购置税,国家规定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今年开始按10%的税率征收,可我的电动汽车是零排放,怎么能按同样的标准征收呢?这好像不太合理。”她说。

  相关阅读

  海外推广新能源汽车成功的五大“法宝”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