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大家车网 2009-10-26 09: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综合报道

  再次谈及实现销量翻番的“2018战略”时,一向严谨的范安德一改出言谨慎的风格,“我们会提前实现2018战略,一个月后的广州车展上,大众中国将联手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宣布另一个分量足以比肩‘2018战略’的新战略。”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大众新宝来

  在范安德心中,一个重塑大众品牌形象的宏伟计划正逐渐清晰。而这显然是其向德国总部上交的一份更为优异的成绩单。

  押宝技术牌

  这一次,范安德打算将激情、驾驶乐趣的烙印打在大众品牌几乎全部的车型上,对旗下产品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品牌升级。10月19日,搭载最新动力总成技术的新高尔夫6投放市场,2天后,大众汽车在大连展示了其在华市场的销售及国产的全部“T”型车,包括即将在广州车展上发布的国产高尔夫GTI以及迈腾1.4T、速腾1.8T。今年年底,搭载TSI发动机的朗逸、新宝来也会投放市场。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大众新宝来

  范安德在大连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他的计划: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有20%的车型搭载TSI(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和DSG(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技术,而明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30%,到2012年则上升至50%。

  “对整个汽车工业来讲,我们成功的秘诀是必须让我们的产品有激情,有很好的驾控感受,而这对我们的挑战就是得让汽车越来越省油——这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让大家觉得开车是非常有乐趣的。”范安德说。

  降低油耗的目标,大众汽车已经如期实现。在“2018战略”里关于“动力总成”的计划是,2005年到2010年,在中国生产的车型平均油耗减少20%。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车型平均油耗减少了17%,“到2010年时实现平均油耗降低20%没有问题。”范安德表示。

  “我们制胜的法宝,就是一定要把先进技术的生产带到中国来国产,并让这个技术有价格优势。”范安德表示。大众早在数年前便已经在大连和娄塘布局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工厂,“2009至2011年我们要投入40亿欧元(400亿元人民币),其中70亿元人民币投入在动力总成技术和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在这个70亿的投资中,一半用于提高产能,一半用于技术。”范安德告诉记者。

  明年1月,大连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将正式投产,届时DSG变速箱将正式国产。据悉,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30万台,而目前对该工厂的扩产计划已经摆在范安德的案头。在大众中国的计划中,今年TSI和DSG的国产化率是80%,到2010年将提高到90%。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大众新宝来

  大众集团花重金押宝技术投入,无疑是希望在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中,抢得先机。“十年前中国跟欧洲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但是现在跟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小,对于排放标准、法规、先进技术方面的要求已经没有区别,所以必须要把好东西立刻带到中国来。”范安德如是说。

  新的攻势

  中国今年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对待中国和对待德国是一样的,甚至会偏向中国。”范安德说。在11月下旬的广州车展上,范安德将联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坚、一汽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安铁成,共同宣布大众针对中国市场的下一个新战略,其对于大众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程度并不逊色于年初公布的“2018战略”。具体内容虽不得而知,但选在广州车展时公布,意图颇为明显。

中国成大众第一市场—新宝来TSI年底登场
大众新宝来

  对于正在积极赶超丰田的大众汽车,显然不会轻易错过中国车市这列高速列车,但对于疆域广阔的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最需要解决的仍然是打破南方市场开拓不利的僵局。

  按照大众汽车明年的计划,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大众集团旗下所有品牌产品在香港地区的销量排位要从第5位攀升至第1位。率先主攻香港市场,在大众汽车看来,是因为香港对于整个华南地区的辐射作用巨大。

  不过,对于今年中国车市的一路飘红,范安德则感到些许担忧,“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一个问题,要达到更多的产能,这对企业的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今年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人员培养、组织机构建设,而企业往往没有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中国车市增速在10%至15%,汽车工业会更健康一点。”

  相关链接:

  回归平衡—专业评测大众新宝来1.6自动舒适型

  大众将再建变速箱工厂 2012年大连建成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