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看车 >新车 > 国内新车 > 长假出游:广东宝林寺 千年古刹的新生(组图)(2)

长假出游:广东宝林寺 千年古刹的新生(组图)(2)

大家车网 2009-09-21 00:00 来源:乐途旅游网 作者:

清康熙初年,肇庆庆云寺僧人元亮,字浩则,路经大良,观凤山如凤凰展翅,柳波庵如凤之口,口吐莲花,不禁心动;见此凤山胜景,他认定这是一块佛门胜地,并预言日后佛法禅宗必定在这里发扬光大,为推动顺德佛教的复兴,为弘扬临济宗的禅法,立志留庵长居。元亮深得县人敬重,他集资捐助,赎回田产,扩建庵堂,恢复寺院产业。当时庵内种植了七株参天古木,苑如西天宝林之山,元亮取其“净土七宝树”之意(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故随即将柳波庵易名为“宝林寺”。继后他在这里广栽树木,使宝林寺面貌渐渐改观。元亮对于禅宗临济的弘扬是不遗余力,这使宝林寺越加显赫。

康熙十六年,知县时应泰(辽宁金州人,十五年任)捐俸禄赎回原田二百亩,收取田租以供养僧众,由是古刹始有生色。此其时,宝林寺经过扩建、修葺,其建筑已颇具规模,共四庭五进,盖有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方丈说法堂、伽蓝堂、祖堂、客堂、肉身堂及僧房、库房、斋舍等十余座。天王殿供弥勒、韦驮、四大天王、关帝等,大雄宝殿供奉三方佛祖、十八罗汉、六祖慧能及地藏菩萨,客堂主要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当时有僧徒三十馀人,藏频伽经1916种,分8416卷,合414册。另外,宝林僧人重视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种菩提树数株,浓荫如盖,成为丛林中风水之树。

宝林寺成为地方首刹,人们视之为胜地,每遇国家大典或开读朝廷诏令,则地方长官绅耆仍集合寺庭举礼。随后县衙在寺内增设万寿宫,供文武官员向帝、后祝寿及恭听“圣谕”。

宝林寺作为佛教场所,历整个清代,香火兴盛,寺庙规模逐渐扩大,殿堂雄伟。寺内所植的菩提树,枝繁叶茂;还有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掩映在绿荫之中,因而吸引众多游人香客。每逢佛诞、观音诞及每月初一、十五,附近信众,香客以及商贾来寺朝拜者络绎不绝,人海如潮。人们都说宝林寺德钦肉身最灵验,“去求肉身”遂成为当时世俗的一句口头语,此为宝林寺最鼎盛的时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禅关有路,捷足先登”是清末民初山门的对联。

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争,不少寺庵毁于兵火,民间佛教信仰处于自生自灭的自流状态,但是由于佛教教义深入人心,群众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结合起来形成世俗化的宗教,许多人虽非佛教徒,也乐于支持佛教活动。抗战时期,宝林寺由肇庆鼎湖高僧铁航禅师(俗称铁僧大师)主持,其为人厚道,乐善施医,享负盛名,对地方的恶势力也起了克制作用。顺德沦陷后,宝林寺驻进了日本鬼子,成了日寇的营地。同时,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也打入了宝林寺,共产党员培德和尚,深入虎穴,搜集鬼子的情报,宝林寺成了广游二支队的联络点,铁僧也不避艰难,把受伤的游击队接进宝林寺隐藏起来,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40 年代后期,国民政府省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岑学吕归隐潜修佛法,曾一度皈依铁僧和尚。宝林寺还有另一个僧人翁袭常,他行医济世,主治眼疾,四乡百姓求之甚众,其医德医道,深受世人所爱。

建国初期(1950—1952),宝林寺由地方政府接管,将部分建筑划为人民解放军驻顺德部队某连的驻地,部队连长朱吉祥,与铁僧关系相当好,人民子弟兵与寺内僧侣和睦相处,为地方安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时候,宝林寺僧众尚有十数人,侍奉佛祖香烟,寺内佛像仍供佛信徒参拜。1951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铁僧早起诵经,不幸遭匪谋害遇难。

1952年部队撤离驻地,政府安排了寺院右边建筑群为大良镇立第一小学校址。1955年后经破除“迷信”运动,寺内佛像和法器荡然无存,寺院改为“顺德县文化馆”,后扩大为文化公园。到90年代,原宝林寺周围土地逼仄不堪,原址修复难呈旧貌。经市委统战部宗教科接受海外内善信意见,呈报广东省宗教事务局并获批准,由市有关人士组成筹建委员会募资易地重建,重建选址在大良南郊太平山麓。

千年古刹,历经劫难,始获新生。


本文关键词: 广东宝林寺 千年古刹

相关目的地: 国内 广东省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