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奥德赛8月21日上市 回顾4代车型演化史

大家车网 2009-08-20 00:00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刘斌

  广本全新奥德赛将于8月21日正式上市,全新奥德赛是第四代车型,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第三代奥德赛是最熟悉的一代,现在大街上偶尔也能见到第二代奥德赛的身影,实际上奥德赛在2002年就开始引进国内生产,第一款国产奥德赛为第二代车型,而诞生于1994年的奥德赛已经经历了四代车型,其针对不同的地区也推出了不同的版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款相对“年轻”的MPV车型所走过的四代历程。

  第一代奥德赛(1995-1999年)

  1994年十月,日本本田推出新概念的MPV,轿车底盘,7人座,讲求轿车的低重心、低车重所带来的类似轿车般的驾驭感受和低油耗(底盘的设计有五成来自雅阁),而同时发挥MPV的大空间与便利性。OD-YSSEY的概念是:几乎与轿车一样的多人座车。悬挂的调校也与轿车基本相同,但更照顾了平坦、舒适的驾驶感受,尤其适合在城市日常生活和高速公路的巡航驾驶,由于车重较低,油耗表现在MPV组别中十分出色。


第一代奥德赛(日版)

  首先推出的是车厂代号E-RA1(FF前轮驱动型号)和E-RA2(四轮驱动4WD)型号,使用的2.2L升直列车缸汽油引擎。1997年八月,再推出代号为E-RA3和E-RA4的型号,排气量轻微提升至2.3L,同样E-RA3为前驱FF形式,E-RA4则为四驱形式。

  1997年10月,推出了代号E-RA5的北美专用车型,使用3.0L升V6汽油引擎,配备5AT(而所有其它车型当时都还使用4AT),E-RA5只有FF前驱形式,1999年,又加推了排气量3.5L升引擎。


第一代奥德赛(美版)

  国内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组装E-RA1型,当时的市场售价高达三十多万,这款车的2.2L发动机仍可使用含铅汽油,匹配4AT,没有ABS,配胎尺寸为205/65/15。之后,随即开始正式进口销售2.2L的E-RA1和2.3L的E-RA3。不仅是发动机排量提升到2.3L(仍可使用含铅汽油),它已有SOHC VTEC系统和ABS,当时售价超过四十万。

  E-RA1和E-RA3(EXCLUSIVE)除了排量不同之外(F22B排量2156cc,直列4缸,压缩比8.8:1,最大输出107KW/196牛米,F23A排量2253cc,直列4缸,压缩比9.3:1,最大输出为110KW/204牛米),外观的主要区别就是后者配备更丰富,有天窗和铝合金轮圈、CD、双前安全气囊等。第一代奥德赛在国内有很大的保有量,质量口碑也不错,尤其是前后双空调的设计,用起来十分舒服,主要缺点是,很多人认为车内的噪音稍大了些,另外,第三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第二代奥德赛 (1999-2003年)

  2000年1月,本田推出了第二代ODYSSEY,奇怪的是这次首先推出的是北美专用车型,代号GH-RA8(FF两驱)和GH-RA9(四驱4WD版),新车型仍然使用第一代那台排气量3.0L的汽油引擎。稍后于2000年4月,日本才推出了两驱的LA-RA6(新车型引擎没有改变,仍是2.3L汽油引擎)和四驱的LA-RA7,此后北美款略有改变,代号由LA-RA8和LA-RA9取代(排量和驱动形式不变)。


第二代奥德赛(日版)

  其实,二代奥德赛与一代的外形和车身尺寸变化并不大,而车厢内部则有了较大的进步。排挡杆由一代时的位于转向柱上改到了前仪表台上,实际使用操作便利性虽无明显提升,不过前排空间的整合利用率更高,主要是强调作为MPV车的大空间和多用途性。原先一代放置在车厢内最后一排座椅旁边的后备胎(拆装并不方便)也做了合理的调整,使用稍微方便了些。


第二代奥德赛(美版)

奥德赛8月21日上市 回顾4代车型演化史(4) 大家车网
国产第二代奥德赛

  2002年4月10日,广州本田开始生产奥德赛就是代号LA-RA6的车型。本次由广州本田正式国产的奥德赛与日本原型车几乎一样。二代奥德赛仍然坚持一代的理念:轿车化MPV。国产奥德赛发动机型号仍是SOHC VTEC的K23A(与国产的六代雅阁发动机一样),使用93号以上无铅汽油,4AT,轴距与第一代一样为2830mm,虽然外形变化不大,但在很多细节处理上则有明显的进步,包括整合式多功能方向盘、车仓内减少了塑料的使用、第三排座椅使用更方便和G-CON安全车身设计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奥德赛开始使用车匙内含芯片的防盗系统。

关键词:奥德赛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