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9-27 08: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2年,不断加速的国内汽车市场终于“驶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虽然增长,但极其缓慢。在这个“微增长”的时代,大部分汽车品牌的销量都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态。但确有个别品牌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汽-大众便是其中之一。据统计,8月份,一汽-大众以近8.5万辆的销量再次蝉联单月销量冠军,同比增长超过30%。热销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认可,而产品品质的高低又取决于零部件的质量。为了探寻一汽-大众逆市热销背后的深层原因,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常州、温州和成都的3家一汽-大众优秀供应商。
引路人——机遇与挑战
在10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之后,各个汽车品牌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而当市场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些比较敏锐的汽车品牌发现只有将国产化战略向纵深推进才能更好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其中,一汽-大众通过提高产品国产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使自身的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都更具竞争力,同时这也客观上为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位于常州的常州华威亚克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华威亚克”)在2006年之前还是一家以生产家电模具为主的小工厂。用常州华威亚克总经理严全良的话说,初尝汽车模具这只“螃蟹”的机会是一汽-大众给予的。如果把汽车零部件比喻为钞票,那么模具就是印制钞票的铜板,因此,模具可谓是汽车产业中“基础的基础”。当时,进口模具的费用不菲,例如一汽-大众从国外进口一副保险杠模具仅运输成本就要数百万元,再加上开发和生产模具的费用,总价要以千万元计,且质量和时间均不可控。因此,一汽-大众将国产化的突破口选在保险杠模具。
这时,常州华威亚克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果开发失败,不仅常州华威亚克将错失一次企业转型的良机,同时一汽-大众的国产化进程也将受到影响。面对巨大压力,常州华威亚克没有退缩,他们依靠自身的专业与执着,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便开发出宝来GP的保险杠模具,并获得一汽-大众的认可。从此,常州华威亚克正式进入了一汽-大众的供应商体系,并成功由家电模具厂转型为汽车模具企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常州华威亚克的年营业额以10%~15%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模具厂之一,2012年预计收入将超过6亿元。企业迈向成功有时需要的只是一个机遇,一汽-大众则扮演着慧眼识珠的“伯乐”。
引领者——打造核心与标准
近年来,一汽-大众利用新产品开发的机会,有意识地不断培养和扶植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逐渐形成了一批核心供应商。“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一汽-大众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前期产品的设计、开发、验证再到批量能力的认可、试装、供货等,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全程的每一个环节。而一旦我们遇到产品、模具、图纸等方面的问题,马上就会得到来自厂家SQP(采购、质保、产品)团队的指导和帮助。”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诸毅谈到与一汽-大众合作的感受时说道。
成都一汽富维延锋彼欧(以下简称“成都一汽富维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白贵喜也深有同感,他说,一汽-大众不仅是一个规范(先进的Formal Q质量监管标准、严格的Audit评审体系)的客户,更是一个在自身前进的同时能够带动和支持供应商发展的良好合作伙伴。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建立而诞生的成都一汽富维延锋彼欧目前是成都地区唯一的中高端汽车保险杠零部件供应商,而它的上游供应商便是前面提到的常州华威亚克。
在对供应商的支持方面,一汽-大众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因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汽-大众逐渐认识到,没有一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成本就很难降低;而没有一批有实力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新产品的开发就会十分吃力。一般来说,一汽-大众每款新车型上有大约2 000个新零部件。当这些新零部件的供应商确定之后,一汽-大众会支付给模具企业数亿元的模具开发费用,同时将数千套模具无偿提供给零部件供应商使用,从而将上游供应商的新品开发风险降到最低,产品品质达到最优,最终铺平了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道路。每一家曾经参与一汽-大众新品开发项目的供应商几乎都建立起了一支自己的研发团队,并在一汽-大众的支持下形成了一套研发、生产、质控和管理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已经逐渐为行业内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所接受。
多年来,一汽-大众通过对供应商的扶持和帮助,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保证了零部件的质量,为客户带来性能可靠的产品。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迅速崛起,并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同时,随着一汽-大众“构建和谐价值链”战略的提出,其与供应商之间业更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共享的良性关系。有人说,汽车强国首先是一个零部件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汽-大众这20多年来不仅实现了自身体系能力的打造和提升,成就了一大批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零部件企业,更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做大”向“做强”迈进。
记者评论
在近年走访零部件供应商的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汽车厂商想要造出“好车”,零部件的品质首先要过硬。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汽-大众等汽车厂商已经不再单纯看重零部件的价格,而是将重点放到对供应商的管控上。比如,一汽-大众2012年提出了要加强供应商五大能力,即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供货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同步开发能力。相比而言,当前,很多自主品牌在选择供应商时还停留在“成本导向”阶段,而忽略了对供应商的支持和管理。因此,自主品牌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且价更廉”的产品,而生产出这样产品的前提是建立一个高品质的核心供应商体系。
责任编辑: 许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