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合资自主定位模糊 事倍功半低价仍难热销

合资自主定位模糊 事倍功半低价仍难热销

大家车网 2012-09-18 10:21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虽然已有多个合资自主车型上市,但没有任何一个敢于主动公布月度销量,惨淡的销量与我此前的博客预测一致。这当然与目前市场需求疲软有关,但这种市场疲软恐怕才是市场的常态,中国恐怕永远都不会再出现2009年的那种汽车热销局面。合资自主应当准备好在日趋糟糕的需求环境下谋生存。在《合资自主应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一文中我分析过,虽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领导最近都表态支持合资自主,但政府只应该对产业结果负责,做好合资自主是合资企业的责任,政府不大可能为合资自主提供超越纯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即使政府采购包括合资自主,合资自主目前的状态也不可能有足够优势在竞标中击败纯自主品牌。一言以蔽之,合资自主在低定价的情况下仍然难热销,关键就在于它的定位模糊。

合资公司的外资品牌有品牌、品质、技术等多重优势,纯自主品牌有价格优势,合资自主有什么优势呢?论品牌,目前合资自主的品牌知名度远低于纯自主品牌,很多合资自主品牌经销商把车标换成外资品牌来卖就是例证。论技术,目前合资自主车型的技术平台已经有5-10年历史,而纯自主的主流车型动力总成都是近两年的技术,即使考虑纯自足与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合资自主也没明显优势。论价格,虽然合资自主已经采用了低定价,但就车型和配置而言,同样价格其性价比仍然远低于自主品牌同档次车型。在品牌、技术、价格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合资自主的定位有模糊不清,既不具备合资公司外资品牌的知名度优势,又不具备自主品牌的超高性价比优势,无论其营销如何花功夫,都是事倍功半。

虽然合资自主目前优势不显著,但长期来看,作为合资公司的战略品牌,合资自主车型未来会成为合资公司本土的技术研发平台,这和当年纯自主先逆向开发然后逐步正向开发是一个道理。合资公司要完成正向开发首先也得有个平台,第一代合资自主车型就是这样一个可供合资公司培养自主研发人才和积累研发能力的产品。所以未来3-5年,第一批合资自主将完成二代车型的换代,如果届时合资自主仍然继续沿用外资品牌的落伍车型的技术和造型,那将是合资自主自掘坟墓。但如果志存高远,未来3-5年向合资自主平台大幅投资,在第一代车型平台基础上正向开发第二代车型,这才是合资自主的光明前景所在。

合资自主原本应该具备的优势在于合资公司多年积累的人才、采购、生产、营销、服务体系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合资自主是投资期,难以盈利的现实决定了合资公司的优势资源不会自动聚焦在合资自主那里。这种情况下,合资公司的老总如何决策将直接影响合资自主的未来,如果合资自主成为合资公司的弱势部门,被淘汰的人才去做合资自主,二流的营销和服务能力被投资在合资自主那里,那不可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如果合资自主真想成功,必须为合资自主投入公司最顶尖的人才——目前做外资品牌的精兵强将应全力去做合资自主,外资品牌则大胆启用新人练兵。必须为合资自主车型提供5年15万公里以上的质保,只有超越自主品牌的质保承诺才能显示合资公司的采购生产品质实力。必须为合资自主车型提供比肩外资品牌标准的经销商服务设施和网络,如果因陋就简缩小展厅规模,降低车间标准,这实际上连自主品牌都无法超越,难道车主应该因为这是合资公司的产品就降低期望值,愿意在更小的展厅、共用的维修车间里消费吗?显然,定位模糊甚至是错误定位导致了目前合资自主的尴尬,这怨不得市场,是合资自主错误的起点决定了命运。

我支持中国车企进行合资自主模式的市场尝试,如果合资公司能够如上文所说去做强合资自主,这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多了一个突破外资技术封锁的突破口。但从逻辑上看,合资自主不可能完成追赶外资品牌的任务,更不可能超越外资品牌。起点决定命运意味着合资自主很可能只能保持目前这种尴尬定位。我期待在未来的品牌推广中,合资自主能够大张旗鼓对外宣布自己是真正的合资品牌,大张旗鼓与外资品牌划清界限,大张旗鼓地用定价、服务承诺说明自己的品牌定位是:外资的生产品质,纯自主的价格,超越自主的服务。但问题是合资自主真能在达到外资品牌品质,超越自主的服务承诺之后做到和纯自主同级车同价格吗?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合资自主,但是否做得好还得看合资自主自己是否给力!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