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发展“弯道超车”仍是镜中花

新能源汽车发展“弯道超车”仍是镜中花

大家车网 2012-09-11 07:11 来源:南方报业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已经许久没有听到“弯道超车”这个词语了,但“外企划江山”这个词语最近倒是比较热门。

两三年前,有大量观点都认为,我国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方面已无法追赶上发达国家,但可以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时间,电池之争、混合动力与纯电动之争、充换电站之争是各大媒体汽车版头条的“常客”。但其核心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弯道超车”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事实上,每一个专家都代言着一种产业路线或技术,甚至还变相为企业代言产品。

由于国家层面对其发展迟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因此许多但凡是能沾到与“车”字相关的公司都开始大展拳脚进军这个政策摇摆不定、核心技术欠缺和安全备受质疑的行业。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甚至低速电动汽车在各省都遍地开花,但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仍为疑问。

前不久,酝酿两年之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终于面世。该《规划》明确了以纯电驱动汽车为未来产业发展路线,确定了当前重点工作为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以及对其发展进行了量化。

虽然这一张融合各方争议而形成的纸定下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究竟能否实现2015年50万台和2020年500万台的数字,真的还只是一个未知之数。

当我国举着“弯道超车”的大旗,要利用新能源汽车去追赶欧美日韩等地的汽车企业,各地政府也有了自己的盘算。

2009年的十城“千辆工程”, 在中央5万到60万不等的补贴诱惑之下,各个省都挤破了头去抢占名额,搅动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波。或许最后还能获得一个类似“新能源汽车最佳示范城市”的称号。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还望着自己本土企业能够淘到“第一桶金”,一举成名。而这类企业也大多是地方企业,是地方的纳税大户。

因此,很多地方政府还非常支持那些撑着“新能源汽车”的伞,做着非真正新能源汽车事的企业。这样的情况在山东和江浙一带非常普遍。

当然,企业自然也是希望借着政府的力量赚钱,迅速发布新款车型,挤破头也要进入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概念先行,动作落后。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最为合适。

从今年的国家各大车展来看,新能源车确实百花齐放。但不可否认,与外资品牌展出的各种新能源车相比,国内很多自主品牌都是在凑热闹,依旧只是概念。与外资品牌的频频动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规划执行上真正实干的却属凤毛麟角。

根据国家产业规划,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分为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而这其中,与纯电动汽车主解决电池问题相比,混合动力汽车所需技术难度非常大。不少业内人士都指出混合动力汽车我们已远落后于日本了。

“因为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协调电池、电机、智能能量回收系统等等。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忽略了这方面的技术,所以与国际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现在依然做不出来10年前日本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清华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宋健近日指出。

这个现实的问题也已被行业大多数人意识到,因此纯电动车成为了另一条“赶超”的路径,因为纯电动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电池。而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待解问题。

然而就在此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又出现了“外企划江山”的情况,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了保护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外成熟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并没有被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名录中,自然也拿不到补贴。因此,众多国外企业纷纷继续与原来的中国伙伴合作或是开拓新的伙伴,开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混血儿”新能源汽车。

其中就包括了东汽和日产、上汽和通用、比亚迪奔驰戴姆勒、日立汽车系统公司和一汽集团等。

但不管怎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绕不开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长期积累,而不是车企砸了多少钱在电池研究上,也不是政府砸了多少钱在推广运行新能源汽车上,更不是强扣“新能源”的帽子。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