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8-17 08:48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
南京汽车、天津汽车、广州标致……这些汽车企业和品牌你还记得吗?如今在长沙的街头已经很难看到这些汽车品牌当年风行一时的车型。而在不久的将来,恐怕还有更多的汽车企业消失。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意味着长久以来汽车行业备受诟病的车辆生产资质“终身制”将被打破。
退出标准还需更给力
中国不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根据J.D.POWER的数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目前有多达100个品牌、500款车型在参与竞争。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171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20家,专用车生产企业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135家。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但是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多年来这些“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
《通知》明确了退出机制启动标准,连续两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的生产企业。针对这一点,业界人士指出退出机制标准过于宽松,实际带来的效果将不大。从年销量最低标准要求来看,1000辆的标准要求过低。只要相关车企不愿退出,可通过各种方法很容易“达标”。此外,即便被列入启动退出机制行列也并非会被马上清退,还有长达为期两年的整改时间。
可能带来兼并潮
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的要求,汽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说任何新上汽车合资项目,首先要收购一家具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这也导致那些“零产量”企业手中的生产资质成为有扩产需求的汽车企业收购的对象。
虽然今年车市遭遇寒冬,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乏力,但是市场的低潮期反而是各个厂家扩张的好时机,尤其对于部分强势合资品牌来说,一方面库存压力巨大,经销商苦苦支撑,另一方面扩充产能的动作不断,5月28日,上海大众新疆工厂奠基;6月2日,华晨宝马沈阳新工厂奠基;6月6日,上海通用武汉工厂奠基;6月25日,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奠基;6月29日,东风悦达起亚盐城三工厂奠基。同时,如雷诺、斯巴鲁等品牌国产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进行中,在生产资质审批受限的情况下,购买“壳资源”成为捷径。
汽车分析师分析,在退出机制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停产或者半停产的企业会急于寻找其他车企来兼并自己,以防自己被取消生产资质,而目前很多合资企业仍有产能扩张的需求,所以在未来两年中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
自主品牌重新洗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1%,但国内品牌的销量则下降0.2%,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滑落到41.4%。在退出机制启动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杨预测说,半数以上国内轿车品牌(自主品牌)将在今后3到5年内被竞争淘汰。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30家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企(轿车、MPV、SUV)中只有约一半企业同比保持了增长,同比增幅超过平均增幅的车企仅1/3。而如果从半年度的绝对销量来看,只有13家车企全年的销量预计能超过10万辆,能超过20万辆的车企预计只有5家,达到40万辆的则预计仅有4家。在年销量达不到10万辆的17家车企中,年销量不足万辆的车企又占到约一半。其中天津美亚汽车上半年销量仅361辆,吉奥汽车、河北中兴、哈飞汽车等上半年狭义乘用车的销量都不足5000辆。
而自主品牌引以为傲的性价比优势,也在今年合资品牌的下压下慢慢消失。近日,雪佛兰迈锐宝宣布全系降价2万元至2.5万元,降价后迈锐宝也成为国内首款进入15万元区间的欧美系中高级车,合资品牌中高级车的主力产品结构已从原本20万元以上下移到15万元至19万元区间,随着价格战的继续,众多入门级中级车的价格也基本被拉入十万元以内。退出机制带来的影响,恐怕将首先在自主品牌上出现。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