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8-01 00:00 来源:车讯网 作者:李瑶瑶
引言:本期编辑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汽车轮胎的发展史,下期编辑将告诉大家轮胎胎侧那些数字和英文内隐藏的秘密,这些英文和数字可不是为了美观而弄上去的装饰品,它们的的存在可关乎着车上每个人的安全。
【 报道】轮胎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但广大网友们对汽车轮胎又有多少认识呢?网友们知道轮胎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吗?轮胎上标注的单词、数字又有神马含义呢?别急,本期编辑就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为大家更好的使用轮胎。
汽车轮胎历史发展
空心车轮和充气轮胎的诞生
第一个空心车轮是1845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逊发明的,他提出用压缩空气充入弹性囊,以缓和运动时的振动与冲击。尽管当时的轮胎是用皮革和涂胶帆布制成,然而这种轮胎已经显示出滚动阻力小的优点。虽然罗伯特•汤姆逊发明了空心车轮,但让车轮真正装上轮胎的人却是邓录普。1888年约翰•邓录普制成了橡胶空心轮胎,当时他为了增强马车的舒适性,将一条充气后的橡胶管套在马车车轮上以减少震动,但当时邓禄普还是名兽医。随后托马斯又制造了带有气门开关的橡胶空心轮胎,可惜的是因为内层没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宽。
橡胶轮胎的出现决定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提到橡胶,人们自然会想到橡胶之父查尔斯•古德伊尔。1834年,他受焦炭炼钢的启发,开始进行软橡胶硬化的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硫化橡胶受热时不发粘而且弹性好,于是硬化橡胶诞生了,橡胶轮胎制造业从此也应运而生。而现在的固特异轮胎的名称,就是为了纪念橡胶之父查尔斯•古德伊尔。
1895年随着汽车的出现,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展,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1895年在法国在标致车型中出现的,这是由平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初期的充气轮胎虽然有胎面胶,但在胎面上并无花纹。
花纹轮胎诞生
直到1908年至1912年间,轮胎才有了显著的变化,即胎面胶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纹,从而开拓了轮胎胎面花纹的历史,并增加了轮胎的断面宽度,允许采用较低的内压,以保证获得较好的缓冲性能。1892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1910年用于生产,这一成就除改进了轮胎质量,扩大了轮胎品种外,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质量也得到改进,棉帘布由人造丝代替。
1904年马特创造了炭黑补强橡胶,大规模用于补强胎面胶是在轮胎采用帘布之后,因为在这之前,帆布比胎面在轮胎使用中损坏得还要快,炭黑在胶料中的用量增长很快,30年代每100份生胶中使用的炭黑也不过20份左右,这时主要在胎面上采用炭黑,胎体不用,现在已达50份以上。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轮胎大约只行驶6000km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很快就得到显著的提高。现在一组货车轮胎大约可行驶10万km,在好的路面上,甚至可达20万km。
1913-1926年,因发明了帘线和炭黑轮胎技术,为轮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轮胎外缘的标准化,制造工艺的逐渐完善,生产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轮胎的产量与日俱增。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技术一直不断地改进与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胎由低压轮胎过渡到超低压轮胎,40年代开始轮胎逐步向宽轮毂过渡,40年代末无内胎轮胎的出现,50年代末低断面轮胎问世等等。
子午线轮胎的诞生
但许多新技术的出现都莫过于1948年法国米其林公司首创的子午线结构轮胎,这种轮胎由于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行驶中可以节省燃料,而被誉为轮胎工业的革命 。
子午线轮胎是胎体帘线按子午线方向排列,是帘线周向排列或接近周向排列的缓冲层紧紧箍在胎体上的一种新型轮胎。它由胎面、胎体、胎侧、带束层、胎圈、气密层六个主要部分组成。按照胎体和带束层所用帘线材料不同,子午线轮胎可分为三种:全钢丝子午线轮胎、半钢丝子午线轮胎和全纤维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的帘线排列方向与轮胎子午断面一致,其帘布层相当于轮胎的基本骨架。由于行驶时轮胎要承受较大的切向作用力,为保证帘线的稳固,在其外部又有若干层由高强度、不易拉伸的材料制成的带束层(又称箍紧层),其帘线方向与子午断面呈较大的交角。 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相比,弹性大,耐磨性好,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缓冲性能好,承载能力大,不易刺穿;缺点是胎侧易裂口,由于侧向变形大,导致汽车侧向稳定性稍差,制造技术要求高,成本较高。
编辑总结:
本期编辑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汽车轮胎的发展史,下期编辑将告诉大家轮胎胎侧那些数字和英文内隐藏的秘密,这些英文和数字可不是为了美观而弄上去的装饰品,它们的的存在可关乎着车上每个人的安全。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