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车企退出机制欲终结“壳资源” 促兼并重组

车企退出机制欲终结“壳资源” 促兼并重组

大家车网 2012-07-31 05:37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7月2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意味着长期在汽车行业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终于被打破了,资质将不再是无本万利的资源。此前,拥有生产资质的企业可以坐地起价,将自己的“壳资源”卖给那些急于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而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的巨大阻力与障碍。

退出机制填补政策缺位

从中汽协今年发布的1—6月份产销数据中记者发现,长沙比亚迪客车有限公司、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企业都是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是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被行业人士统称为“壳资源”。而且,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至少有几十家。

汽车资深专家贾新光(微博)表示,这是政府有关部门首次明确汽车生产企业退出生产资质。尽管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就“壳资源”问题清理过整车企业生产名录,注销了120多家汽车企业的生产资格,但有关汽车企业退出机制却一直缺位。淘汰一些没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有利于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壳资源”阻碍汽车行业兼并重组

《通知》对于退出车企认定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

据悉,目前,中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在这些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尚且困难,更谈不上盈利。

此前,中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并不健全,所以,这批“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由于此前没有明确的汽车企业退出机制,拥有壳资源就成了有关利益方待价而沽的一门生意。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微博)曾表示,有些企业根本没有产品,甚至工厂都已经完全停止了生产,连员工都没有,但是因为有目录,就变成了一个既值钱又短缺的资源,这种现象很不正常。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微博)表示,很多拥有资质的企业,漫天要价,使得兼并重组无法进行,这种资质形成的重组障碍正在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未来“壳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近些年,通过收购“壳资源”进行异地建厂的企业还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汽、东风日产等企业。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异地布局工厂的冲动更加凸显了拥有“壳资源”企业的价值。陕西华夏汽车集团总经理李楠告诉记者:“通过出大价格可以购买到生产资质,但是如果收购不顺利的话,就会出现相关利益方争夺‘壳资源’的情况。争夺汽车‘壳资源’早已不是新鲜事,部分已经取得生产资质的生产厂家多年来产量极少,‘壳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也成为了外行资本进军汽车领域的门票。自己没钱生产,可以找企业合资,即使不成功,最后也可以将生产资质倒卖出去,或者让其他人贴牌生产获取牌照费。”

古城资深媒体人、西安音乐广播主持人雷明也表示:“对于急于获取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目前的新政可以加快兼并重组。但随着一些落后车企生产资质的注销,未来闲置整车资质‘壳资源’的争夺战必将愈演愈烈,车企的扩张成本也将随之提高。”

记者 金明刚 实习生 王珑

(西安日报)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