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合资自主不断涌现 市场容量不足10万辆

合资自主不断涌现 市场容量不足10万辆

大家车网 2012-07-26 08:38 来源:网摘 作者:

雨后春笋:合资自主不断涌现

合资自主,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产物。虽然从诞生之初,业界就没有停止过对其性质与归属的争议,但是它就这样来了,渐成气候,而且后续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它虽是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稚嫩模样,但却以一种难以被忽视的姿态,一面虎视眈眈地蚕食着自主品牌的市场,同时也和合资品牌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

从已经有首款车型上市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广汽本田理念S1、东风日产启辰D50、东风本田思铭,到已经为合资自主定名、正待推出的北京现代首望、东风悦达起亚(微博)典悦、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再到未来计划推出的神龙、华晨宝马等,合资自主已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赶在其发展壮大前,《国际金融报》做了一次梳理和调研,试图揭示合资自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片神奇的汽车热土上,一切皆有可能,甚至是合资自主的消失。

市场容量:不足10万辆

在北京海淀区闵庄路的繁华地段,紧邻东风日产华盛昌专营店,东风日产启辰北京第一家旗舰店——启辰华盛昌辰和专营店落户于此,店面很大气、明亮。今年3月才正式推出第一款车型的合资自主品牌启辰,拥有独立于东风日产的专门销售渠道。

在店里的销售人员看来,这里的销售比预想得要好。启辰的全国月销量已从3000辆爬到了5000多辆,上市三个月累计销售1.3万辆,该店月销为60辆左右,在全国的启辰店面里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与广本理念、东本思铭不同,采用“专属销售,供网独立”的启辰,享有独立的VI系统、订货渠道以及软硬件设施等,投入资金以及规模巨大。或者换句话说,厂家非常重视这个全新推出的品牌。

同样采用独立网络销售的还有宝骏。与那些合资公司已经拥有轿车的理念、思铭、启辰不同,宝骏其实是微车巨头上汽通用五菱借机进入轿车领域的一个宝贵契机。未来,宝骏还将推出两厢车、SUV、MPV等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阵营。

宝骏亦不负众望。其首款车型宝骏630上市一年半来,累计销量达到了6万余台,月销达到了5000辆左右,巅峰时期,今年年初其月销甚至一度攀升至8000-9000辆。

广本理念的成绩也算不错。截至6月底,理念总销量已达到15988台,月销量稳定在3000台左右。

思铭的销量起伏较大,4月刚推出时达到3000余辆,不过6月却下滑到近1500辆,三个月的累计销量不足7000辆。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经上市的四大合资自主品牌总销量还不足10万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1400万辆的容量中,这自然显得十分渺小。但是,作为车市的新生力量,这个成绩已经可与一些自主品牌媲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宝骏就已经独占六成。

生存状态:悲欢各不同

合资自主亦是新一轮竞赛,各家之优劣、快慢、品质,已经逐渐分出三六九等。

7月2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三环路边的一个并不太大的店面——北京隆晟骏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这是目前宝骏在京惟一一家4S店。整个店面的色调洋溢着草绿色,让人在夏日中感到清凉,也隐约觉出一股生气。销售人员的服务如沐春风,感觉与宝骏的价格一样“亲民”。

这个店里并没有展开任何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但是月销仍然达到了一个4S店非常好的业绩——100辆左右。一个新生的品牌,为何短时间能成绩斐然?上汽通用五菱公关科经理梁晓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三点原因,即:宝骏塑造了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的可靠形象;二是宝骏汽车的性价比很高;其三,品牌获得消费者认同。

其实,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宝骏汽车作为通用与上汽在华合作的四大品牌之一,在建立之初就得到了上海通用方方面面的“照顾”。除了技术支持,上海通用还为宝骏提供了运营管理经验,包括完整、系统、高效的运营管理培训,这使得宝骏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除了宝骏,从市场表现上看,启辰与理念这对老冤家(即东风日产与广汽本田)也在紧张较力,竞争十分胶着。而目前已经落后的思铭,亟待战略调整。

在位于海淀区常润路的东风本田四季和通特约销售店,东本的CR-V等车型仍然是店里的“主旋律”,而思铭则被安置在店里的小角落无人问津。

更让人惊异的是,这辆思铭已经被换标,思铭的“CIIMO”标识被换成了本田的HONGDA标识。4S店会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提供换标服务,“但是方向盘的标换不了”。

“思铭这款车放下来我们很头疼,因为厂家不给政策,还想把品牌做大,这怎么可能呢?东本对于店头广告宣传不太看重,思铭的品牌认知度比较小。”店里一位销售经理表示,很少有顾客主动来问及这款车,都是销售引导的。据悉,在东本内部,思铭并没有被特别重视,以至于下面经销商也缺乏动力。

争议不断:挤压真自主品牌?

问起业内人士对合资自主的看法,很多人都会摇摇头。曾经兴起一阵浪潮的这个典型中国式产物,被认为挤占了已经备感艰难的纯粹自主品牌的田地。

一些人士认为,合资自主品牌“目的性非常强”,其产生主要是奔着两个目的,一个是10万元以下更低级别的市场,合资品牌很难下探;另一个是获得国家政策的优惠。

而谈到合资自主品牌大力宣扬的“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共享”,很多人认为合资自主并不能让中方真正拿到技术。“为了保证合资公司利益,合资自主品牌不可能超过母体——合资公司,因而在各个方面,它都是慢半拍的,如果有一天,政策支持消失了,合资自主品牌很可能就会渐渐淡出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称。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迟亦枫也不看好合资自主品牌,“首先这是一个应付政策而生的产物,其次,它虽然有合资品牌的‘遗传基因’,但实际上是个‘副产品’。目前要想真正把合资自主品牌发展好的企业不多。”

合资自主对自主品牌的挤压也令其备受争议。“现在的合资自主其实就是合资品牌的变相下探。以前这个低端的市场是自主品牌在做,现在他们一掺和进来,自主品牌的生存变得真的很艰难。”在日前举办的华晨中华十周年庆典上,华晨汽车(微博)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谈及合资自主品牌时,显得很忧虑。

与祁玉民的担忧相同的是,7月18日,在盖世汽车网主办、《国际金融报》协办的2012年盖世圆桌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合资自主是被“念歪了经”,“国家开始设定这个政策,目的是为了帮助自主品牌获得技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钻了空子。现在这个政策原来的目标没达成,还给自主品牌带来不少新的压力,这是始料未及的。”徐长明表示。

甚至有人形象地表示,现在合资自主车型,连同进口车、合资车,都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发展背上的“三座大山”。

话说回来,如果不显得那么民族主义,单从一个产品推向市场的运作来讲,目前,与自主品牌一样,合资自主如何在整个行业处于较为平淡的环境下真正寻找到自身的增长点,同时加强渠道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一步步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将是其现在面临的关键课题。

合资自主品牌一线销售员发声

“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比较困难,因为消费者心里还是认为合资品牌更好,况且合资自主的价格又不是特别便宜,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厂家没有给出有利的政策,导致销售人员的引导也不是特别积极,这些都是未来合资自主品牌能否做大的关键。”——东风本田北京某4S店思铭品牌销售人员

“宝骏算不算自主品牌,要看怎么理解。合资自主,它的诞生起点还是比较高的,也有自己开发的东西,在归属上可以算作自主品牌。对于自主品牌,我不认为合资自主的出现就是打压,竞争的确加大了,但是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北京朝阳区宝骏销售店某销售人员

“合资自主也是在和合资品牌进行竞争,会和合资品牌分一块蛋糕。而且,我们设定的目标客户也不完全是针对自主品牌的。现在我们的车型属于过渡型,合资的品质,而价位介乎自主和合资之间,性价比以后还会提高。”

——东风日产启辰北京旗舰店某销售人员

“我认为,并不是合资自主打压了自主,这是一个市场,大家竞争。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其实这几年也在向高端发展的。而合资向低端发展,都是一样的道理。”

——北京广汽本田某4S店理念品牌销售人员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