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未来汽车大企业自建联合研发将成大趋势

未来汽车大企业自建联合研发将成大趋势

大家车网 2012-07-09 07:4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车企合作潮流下自主品牌缺位,原因何在?

国际车企间合作频频,丰田宝马、通用PSA、马自达菲亚特等,已是大势所趋。联合的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显而易见,取长补短、互相利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品牌价值上并未受到不良影响。

比如说: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为什么不先考虑与奇瑞、吉利共享,而是大众、奔驰?合作的洪流轰轰烈烈,为什么独缺自主品牌的身影?是狭隘的同行相斥、还是(技术)囊中羞涩?又或是政策、产业环境不支持?自主品牌们,到底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未来汽车业联合研发是大趋势

这两年国际上车企合作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国内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自主车企除了偶尔在采购领域合作外,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因为自主车企实力都很强大吗?显然不是,实际上很多研发费用数额非常大,单靠一家去研发分摊成本也高,并不具有经济效益。

某自主车企董事长私下里曾透露,如果全套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都靠自己研发,压力非常大;他内心很希望国家能搭建一个共同研发的平台,共同投入进行基础部分的研发。但可惜这只是一种梦想。后来国家十大主流车企联合博格华纳的D C T变速箱研发,其间矛盾不断,几乎彻底打消了自主车企联合的底气。

不得不提的是,国内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山寨成风的现象,让很多自主车企不得不高度提防。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F3D M一开始只进行实名销售,目的即是为防止竞争对手窃取技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车子流入了竞争对手的研发室。

未来汽车业联合研发是大趋势,从长远看,自主车企早着手,对彼此都很好。但在实现这一梦想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黄习伟

民族劣根性惹的祸?

最近,一位“中国通”老外发布的中国人十大特性,其中一条就是“对周围的人吝啬赞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民族劣根性,就拿合作这件事来说,同是本土企业,很难承认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3年前,我在上海参加一个新能源汽车论坛,当时一位华裔设计师便介绍,在美国,许多企业尽管在传统汽车领域有着激烈的竞争,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纷纷化敌为友,展开了紧密合作,各自主攻一块,进而共享技术,加速推进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程。再一深究才知,为何美国企业间的合作能顺利推进,得益于其全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联盟。他山之石,也给了我们一个解决之道:本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借助于行业联盟这一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积极地采取强强联合的策略,实现相关研发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合纵连横”的策略来推进。□雷敏

自主品牌缺乏合作动力

汽车品牌间结盟归纳起来,无非两个方面,“开源”和“节流”。而我们同样从这两个方面,找到为什么不见自主品牌们“内部消化”的答案。首先,在开源方面,未来汽车产业走向何方,目前似乎站在一个十足路口上。不少品牌都提出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比如丰田的混合动力等等。然而,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战略决策风险,一旦出现失误,其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了。于是各个品牌相互抱团,通过技术共享的方式分摊风险便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依然扮演的是追赶者的角色,因此,由于共同分担战略风险而带来的结盟需求并不强烈。就连在自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性的比亚迪来说,电动车的新能源技术更是被其视为其核心竞争力,更是不太可能与在这些方面尚且不如自己的其他自主品牌分享。而另一方面,汽车品牌之间结盟,通过共享产能等方式,实现有效的降低成本,则是属于“节流”。但这一点对于目前自身产品体系还未理顺的自主品牌来说,同样意义不大。□张笑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