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京沪治堵模式各有利弊 效果也备受争议

京沪治堵模式各有利弊 效果也备受争议

大家车网 2012-07-06 09:4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导读]汽车压城,让限购成为一线城市不得已的选择。北京、上海,一南一北的全国具有风向标的两座城市,在限购治堵方面,也走在全国前面。

堵车现状

堵车现状

汽车压城,让限购成为一线城市不得已的选择。北京、上海,一南一北的全国具有风向标的两座城市,在限购治堵方面,也走在全国前面。其中,北京以“摇号”为特色,看似更加公平、公正;上海则以“经济杠杆”为手段,采用车牌“拍卖”方式,长时间地控制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然而,硬币有正反两面。上海“拍牌”模式沿用10多年至今,争议不断,上海车牌也在这期间成为了“全球最贵的铁皮”。北京摇号实施一年半间,其效果、模式也受到热议。

作为国内治堵的两个典型样本,北京样本与上海模式之间有何利弊?效果有多大呢?谁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无解难题?

北京

关键词:“摇号”

实施时间:2010年

将时间拉回到两年前,在2010年广州车展(微博)正如火如荼举行之时,外界对汽车消费热情高涨,各大厂家的销量屡创新高时,北京市政府突然的一纸文件,将行业从谷峰逐步拉回到谷底。2010年12月23日,为了缓解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北京市正式出台《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以下称《规定》),小客车将以摇号方式分配,每年一共24万个指标,通过摇号实现。

能否治疗拥堵重症?

根据《规定》,住所地在北京的个人,名下没有本市登记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自2010年12月24日起购买的车辆必须参加摇号、取得指标后方能注册登记。而北京全年上牌总数为24万台,平均每月2万台。其中个人指标占88%;运营小客车指标占2%;单位和其他指标占10%。车辆在上牌时需通过摇号,个人买车每月可摇号一次,单位买车每两月可摇号一次。而购车指标有效期为6个月,不得转让。指标有效期内,不得重复办理摇号登记。

24万的限额控制,对于一年能卖出超过70万辆的北京市场,一下子减少了将近70%,让汽车产业备受打击,尤其是当地的经销商,随即进入了新一轮的洗牌。

更为重要的是,《规定》的出炉能真正改变北京城市的拥堵状况吗?

去年4月,北京交通部门发布数据,当年一季度的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6.6%,一季度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共计1小时15分钟,比去年同期的2小时15分钟减少了1小时。

但是,这一数据并没有被市民所认同,有报道指出,在北京市交委网站所作的调查显示,78.33%的投票者认为北京市交通拥堵并未缓解,只有不到8%的投票者对“通过小客车指标调控并采用摇号方式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给予肯定。

中签率如何?

在外界讨论北京采用限购摇号模式能否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时,伴随着限购措施的实施,“摇号”本身这种方式也引起了更多的争论,其制度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

为了增加“中签”几率,部分家庭全员出动,中签后却不使用。然而,部分急着用车的市民由于运气不佳,长期无法购车。

“我从第一期摇号便开始参加,但到现在都没有中签,运气差,孩子也从6个月长到了2岁。由于住得偏僻,孩子有个发烧感冒,出去看病不方便。平时需要一辆车代步。”谢女士住在北京五环外的郊区,由于急着用车,夫妻两口子在苦等一年半,无法中签的情况下,只能买车上了一个外地牌。

为此,在去年中,北京市掀起了一轮要不要惩罚申请小客车指标中签后不购车现象。北京市交委曾发布征求意见:“《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存在申请小客车指标中签后不购车现象,社会上对此有看法。为进一步完善措施,从5月26日起至6月8日期间征求意见,拟对中签不购车的行为采取措施。”

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中签的“问题”。今年以来,摇号中签比率持续降低,到5月份,比较中签比率已经下降至1:47,而在刚实施摇号政策时,中签比率为1:12。

越来越低的中签比例,让对北京限购模式之争也逐步显现。

就在上个月,坊间有消息传出,北京将修改限购措施,将采用拍卖模式推出牌照,车牌最低价格为1万元,封顶9万元。虽然,北京相关部门随即进行了澄清,在今年内北京将不会做重大调整,依旧采用摇号模式。并且,从今年开始,凡参加摇号者每到3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审查,以控制摇号的公平公正性。

然而,这似乎无法平息外界对“摇号”的讨论。

上海

关键词:“拍卖”

实施时间:1994年

与北京限购相比,上海限购时间则显得更为悠长,并且方法也不一样。自1994年起,上海市便采用经济杠杆模式,利用车牌“拍卖”,对车辆增量进行控制,拍卖而来的收入则投入道路基础建设。不过,越来越高的拍卖价格,让上海车牌屡创“全球最贵铁皮”的称号,今年5月,一度创了6.4万元的成交价格,也遭受不少诟病。

每月投放车牌不足1万张

据了解,上海自1994年便率先启动了车牌“拍卖”制度,目的与北京限购一样,以控制车辆的过快增长。其主要是对新增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可以去车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拥有在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区域)使用机动车辆的权利。

上海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上海不采取牌照管理等机动车增量控制措施,到2010年底,上海小汽车保有量就可能达到338万辆,而目前上海实际的保有量仅为172万辆。据了解,上海目前每月投放市场车牌量不足1万张。

然而,这个被称为能利用经济杠杆最大限度控制车辆增量的模式,其合理性与公平性也一直存在争议。越来越高的车牌价格,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部分人的一种投资行为。

并且,不少市民被高昂的价格吓退,不得不将购车地点涌向了外地。“现在上海的道路上,前几年除了上海车牌,就是附近几个省份的外地车牌,如何随着周边省份上牌限制后,相隔数千里的外地牌也逐渐多起来了。”上海一名普通白领戏称。

“全球最贵铁皮”越来越贵

然而,供不应求让车牌拍卖价格也一路攀升。统计显示,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上海价格最低成交价从45700元跃升到64000元,连续7个月大涨18300元。

对于连续上涨的车牌价格,也让上海交通部门十分为难,一方面车牌拍卖原意是为了控制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车牌价格继续高速上涨。

为此,今年6月,上海推出了四大措施,抑制价格高速增长,其中包括保持一定的机动车额度投放量;自今年7月起,上海将对私车过户年限从目前的1年延长至3年,遏制车牌投机炒作;研究二手车额度交易纳入拍卖平台统一管理的可行性,使二手车交易与额度分离,削弱二手车额度交易价格对拍卖市场的影响;以及研究市民提出凭购车发票购买新增机动车额度标书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额度拍卖流程。

不过,对于拍牌控制车辆过快增长的模式,也一直存在争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城市限购后,如果采用拍卖模式,车牌从公共资源可能变为最贵的铁皮。但这样对普通民众消费,对自主品牌的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中央的鼓励消费的政策将严重缩水。对于新城市限购,不应该采用这种模式。

新加坡

“多重下药”治堵

其实,国内城市现在面临的拥堵问题,在新加坡也曾面临。被称为“地球上的一个小红点”的新加坡仅有71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面对着交通拥堵,则下出了猛药,主要通过车辆数年度配额和拥车证两个措施来实现。

据了解,新加坡是从1990年实施车辆数年度配额制度,主要是新加坡政府根据道路网络的容量,制定全年度的汽车增量配额。而配额确定后,将通过公开招标,让公众竞拍“拥车权”,其模式与上海车牌拍卖类似,只有获得拥车权才能购买新车。有报道显示,新加坡今年的拥车证达到了5.8501万元新币,创下15年来最高价位,这意味着,一辆拥车证价格将近30万元人民币,按照一张拥车证10年有效期来计算,每年要支付近3万元。并且,拥车证10年有效期到后,车辆得送往政府指定地点报废,进行销毁。

然而,拥车在新加坡并非有钱便能买到,这还要看政府的“脸色”,因为城市汽车容量基本饱和,每年发放的量不一,如果报废车辆多,则释放出来的数量便多,如果报废车辆少,拥车证则相应减少。除了这两项政策,新加坡收取拥堵费,在高峰时段开车到闹市区油耗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是,对于严格控制私有车辆的新加坡,公共交通工具确实异常发达,构筑完善的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辅助的发达的立体陆路网络。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