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6-27 00:00 来源:北青网 作者:
上周在跟随“拖车人”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感触颇深。原因不仅是惊讶救援公司工作人员高强度的工作,也看到在中国跻身世界汽车第一制造大国时,与用车和道路安全息息相关的道路救援行业,仍然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早在十年前“大陆救援”公司就将汽车救援行业中的先进理念带到中国。十年过去了,中国汽车的产销量翻了十倍,北京的乘用车保有量也早已突破七位数。而大陆救援长期亏损的状态与车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大陆救援同时发展的其他公司日子也不好过。缺少政策的支持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行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让公司和消费者蒙受损失,救援行业也逐渐陷入恶性竞争。这让原本引领行业标准的大公司经营萎缩甚至面临破产。
不能单纯从一个产业看待道路救援。道路救援原本和救护车、工程抢险车一样,是为维护道路秩序和保障畅通而存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应被纳入政府主导并在法规上给予一些支持的特种行业。如今这个重大的“道路清障”责任却落在了几家企业甚至私人公司身上。北京不足300辆的救援车辆远不能满足这样一个拥有超过500万辆乘用车的城市。故障车事故车不能得到及时清除,成为加剧北京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故障和事故车引起的拥堵所带来的能源浪费、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更无法简单用金钱来衡量。
制定政策规范道路救援行业,已成为让北京交通步入良性发展的重要一步。在法律上对救援车辆予以肯定和约束;为从业人员制定有法可依的从业标准;为道路救援制定行业标准;从税收政策上对道路救援公司给予支持;将救援纳入社会公益行业的一部分等。只有不断完善道路救援行业,才能让道路救援真正服务社会、服务于民。文/杨灿
(YNET.com 北青网)
责任编辑: 杨小枫
上一篇:从北京到山东枣庄:二手车残值报告 | 下一篇:直击沈阳国际车展 新车抢“鲜”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