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大家车网 2012-05-22 10:32 来源:网摘 作者:

  在上周,斯巴鲁国产项目搁浅的消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斯巴鲁是不少车迷喜欢的一个品牌,有关其国产的消息一直也是沸沸扬扬,从2008年的传言开始到2010年的正面承认,再到2012年今天曝出的国产计划已经搁浅,斯巴鲁的国产计划究竟还能不能走下去?如果不能的话,其中原因是什么?如果国产计划破灭,斯巴鲁保持进口身份,那么这对于他的未来是好还是坏?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来聊聊。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0) 大家车网

  ● 斯巴鲁目前国产进展情况

  2010年底,奇瑞与斯巴鲁合资项目正式立项。2011年初富士重工与奇瑞达成合资协议,并计划在大连生产斯巴鲁产品。而根据近日最新报道,由于多种原因,斯巴鲁国产的计划已经宣告失败,属于搁浅状态。关于这个情况,双方当事人是怎么来回应的呢?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1) 大家车网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公开场合被问到与富士重工合资进展时说:“我只能告诉你,奇瑞与斯巴鲁仍在热恋中。”

  富士重工总裁吉永泰之(Yasuyuki Yoshinaga)表示,斯巴鲁本计划在2016年在华进行国产,产能为15万辆,同时进口车型再增加3万辆规模。而目前计划则调整改为全部进口10万辆,国产方面只字不提。相对应的是在美国印第安纳工厂进行产能扩张,组建新的生产线或者兴建新的工厂,并将美国市场的销量预期从现在的38万辆调整为41万辆。

  虽然双方口风很紧不透漏任何最新进展,并且在接受媒体询问过程中一致对于合作失败问题上面表现“嘴硬”,但是从国家初次政策性审批的态度看,奇瑞以及斯巴鲁双方目前的国产计划处于搁浅状态,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在双方不断努力推进国产的同时,斯巴鲁方面已经做好应对未来国产可能失败的计划了。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2) 大家车网

  ● 斯巴鲁国产为何搁浅?

  我们看到,奇瑞、斯巴鲁的国产合作,很可能成为一次只开花不结果的跨国恋爱。那么斯巴鲁的国产项目为什么会搁浅,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 自身原因:丰田控股,因此无法组建新合资公司

  对于国产计划搁浅,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由于丰田持有富士重工16.5%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奇瑞合资生产斯巴鲁的项目等同于丰田汽车在中国设立第三家合资工厂,从而遭到发改委的拒绝。在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看来,开放第三个合资方,这样的先河是万万开不得。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3) 大家车网

  『丰田是富士重工(斯巴鲁)的最大股东』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条件下,斯巴鲁国产的唯一办法是利用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合资渠道,即借道一汽丰田广汽丰田进行国产。但目前富士重工单飞欲望较强烈,因此一直未寻找这一国产途径。

  ◆ 和国家的调控政策有悖

  1.产能过剩获批门槛提高

  援引《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报道所提到的,据某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政府手中现有的审批项目,如果全部获批,中国的汽车产能将突破7000万辆,而中国的汽车市场短期内远远达不到这一高度,这将使汽车行业面临极大资源浪费。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4) 大家车网

  一些研究机构也已经预测,2016年中国将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政府通过行政行为合理的调控资源,显得更加有必要。而在调控中,哪些能批,哪些又不能批呢?这又和未来的发展路线规划有关。

  2.我国未来发展路线的规划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在今天有着许多对于之前车企合资发展方式的反思。不少合资企业在多年的合资过程中,虽然做大,但是没有做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获得核心的技术。不少企业已经逐渐演变成“代工厂”、“制造厂”。这也是近年来国家推进合资自主概念的一个原因。当然,今天的“合资自主”在各方演绎下也已经有些走样,我们这里不多讨论。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5) 大家车网

  可以预计的是,一旦在华建立了合资工厂,斯巴鲁产品必然可以降低价格,扩大销量。但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合资工厂,也就是奇瑞,更多起到一个低成本的代工厂的作用。而这样的合资工厂越建越多,中国车市因为产能放大,不得不进入恶性竞争。这也是国家近年来控制审批的一个原因。

  2011年汽车行业被评为自主创新度最低的行业,随即2012年在国家新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已明确发出信号:对于以代工制造性质为主的汽车整车企业,不属于鼓励和支持的范围,而是作出了种种限制。但是对于新能源和汽车核心零部件,国家的政策仍然是支持的。

  斯巴鲁国产搁浅后展望 (6) 大家车网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车企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

  据业内专家贾新光讲,合资名额的限制问题,其实是有变通方式的。“斯巴鲁和奇瑞可以参照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的方式,以共同研发技术的方式形成新的‘合资品牌’,而不是在前期急于做量产车型。比如,斯巴鲁可以先与奇瑞建立技术研发类公司,此后再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以此打开生产局面。只要斯巴鲁和奇瑞都有合作诚意,那么‘条条道路通罗马’。”

  但是在编辑看来,对于斯巴鲁这样一个对技术保守的日系车企来讲,不太可能因为要在中国生产,而做出一些涉及向中方开放部分核心技术的情况的妥协。因此,这种可能性也变得非常渺小,现在的政策其实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理解,就是外资汽车企业不拿这东西出来,国内企业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

责任编辑: 张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