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斯巴鲁国产化梦碎 合资并非唯一出路

斯巴鲁国产化梦碎 合资并非唯一出路

大家车网 2012-05-16 15:13 来源: 腾讯汽车 作者:

  近日,日本富士重工对外宣布,预料无法在截至2016年3月的5年成长计划中启动中国本地汽车生产。这句话无疑是宣告斯巴鲁通过合资奇瑞汽车进行中国本土国产化计划失败。

  斯巴鲁通过庞大集团在进口市场销售,甚至一度请来葛优舒淇等明星助阵,已经逐渐在中国市场中获得品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仅仅依靠进口市场无法获得中国市场增长的最大利益,只有国产化,才能让斯巴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根据中国政府的汽车企业国产化的政策,斯巴鲁一直寻求与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以达到国产化的目的。

  但是,富士重工的宣告让斯巴鲁国产化梦断,斯巴鲁无疑眼睁睁看着其他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自己却不得其门而入。

  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巴鲁国产化被拒,是因为斯巴鲁的母公司富士重工被丰田公司持有16%的股权,作为斯巴鲁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者,丰田汽车已经拥有了两个乘用车的合资公司,因此作为丰田子公司的斯巴鲁,其名额被丰田用尽,故单独成立合资公司不被政策允许。

  我们且不评论此事与丰田到底有多大关系。单独就斯巴鲁来说,这家日本公司与中国市场的缘分早就在198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

  1980年代,东风汽车集团被确定为中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因此,东风汽车集团开始向世界各个汽车企业寻求合资意向。而当时的斯巴鲁也希望借此机会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斯巴鲁的积极性就非常高,富士重工当时的社长还给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写信,希望和二汽合资建设年产30万辆微型轿车的项目。

  后来,二汽与斯巴鲁,再加上欧宝,三方开始研讨合资项目的可行性。不过,斯巴鲁的积极性,遭遇了通用汽车的冷面孔,以至于合作进程缓慢,及至东风汽车集团与雪铁龙开始谈判合作时候,三方合作还没有实质性展开。

  1992年,斯巴鲁与东风汽车合资不成,又与贵航集团合作,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开始涉足中国汽车市场,但是又因双方在合作上分歧太大,市场也一直没有打开,斯巴鲁第二次中国市场的国产化之旅也终告失败。

  2010 年前后,斯巴鲁开始了第三次国产化之旅,不过这次的斯巴鲁完全改变了过去点对点的合作接触,以至于中国许多汽车企业都被传出与斯巴鲁合资的绯闻。比如,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北汽都被媒体报道说有意愿合资斯巴鲁,甚至有说法是,一些汽车企业还专门派出代表团访日,言外之意,令人遐想。

  甚至今天已经闻名的庞大集团,当时就希望和北汽集团共同组合与斯巴鲁进行合资。

  诸般传闻,最终斯巴鲁选择的中意郎君却是地方国有汽车企业奇瑞。

  在谈婚论嫁方面,脚踩多只船是危险的,也说明了斯巴鲁的合资要价相对较高。斯巴鲁之所以没有选择实力更强劲的上汽、一汽等国有汽车就集团,其实应该是奇瑞给出的“待遇”相对较高而已。

  我们既然已经了解了斯巴鲁国产化的历次进程,再来看斯巴鲁最终功亏一篑的真正原因何在?

  从奇瑞与斯巴鲁双方来看,应该是郎情妾意,因此斯巴鲁官方暗示说明合资项目出现问题,更应该出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复之上。

  但是是否就是因为丰田是斯巴鲁第一大股东,因此必须纳入丰田合资框架之内,才出现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官方的明确说明。

  我们假使这个情况为真?那么丰田为什么不允许斯巴鲁在自己的合资框架内国产呢?

  就像斯柯达一样,斯巴鲁放到丰田的两个合资公司之一进行品牌引入,斯巴鲁国产化马上就能实现。

  问题应该在于,即使丰田公司持有富士重工16%的股权,是斯巴鲁的最大股东,但是斯巴鲁的国产化问题还是独立于丰田的事业之外,丰田对于斯巴鲁国产化可以发表意见,但是最终决策权应该在于富士重工的高层,丰田不会干涉。

  或者说,丰田这边即使要干涉,富士重工是否接受还很难说。

  富士重工毕竟与斯柯达和奥迪不同,后两个品牌都是大众公司全资拥有,丰田公司则只是持股富士重工的16%的多数股权。

  从富士重工的角度来看,它也不愿意斯巴鲁被作为一个丰田的品牌在丰田的合资框架内国产化。因为这样的话,富士重工的利益会无法保证,丰田以及中国合资方会因而得到更多的市场收益。

  所以,以丰田汽车是斯巴鲁的第一大股东为理由拒绝斯巴鲁国产化,就等于给丰田与富士重工出了一道难题。

  当然,相关部委给出的理由也许不是丰田股东的问题,而是因为斯巴鲁历次国产化的失败历程,让有关部门不看好斯巴鲁在中国市场合资的诚意与条件。

  一个小众的品牌,却牵动了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这种情况多少会让人感觉到斯巴鲁在中国“钓鱼”的味道过浓。但是,斯巴鲁待价而沽的条件又在哪里呢?

  中国可以离开斯巴鲁,但是斯巴鲁的扩张发展却离不开中国。

  斯巴鲁舍得花钱在《非诚勿扰》中做广告,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是出在非“诚”勿扰。

  如果真的像文章开头斯巴鲁的高层所说的那样,斯巴鲁到2016年之前都不能实现中国市场的国产化的话,那么斯巴鲁在中国的合资之旅基本到了尽头。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后半程的角力,一个低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遍地黄金的时代不可能再次出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斯巴鲁来中国国产化的意义又有多大呢?不如继续做自己的进口,做自己的小众市场,斯巴鲁仍然是斯巴鲁,原来期望斯巴鲁通过中国市场国产化进入主流品牌的梦想不会成为现实。

  斯巴鲁不得不向国产化说再见,只是留下奇瑞汽车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转向捷豹路虎,因为这个合资的方案仍然在相关部门那里等待着审批的旅程。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