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合资企业造自主品牌 海派汽车“火候”到了

合资企业造自主品牌 海派汽车“火候”到了

大家车网 2012-04-12 19:32 来源: 深圳商报 作者:

 

  合资企业造自主品牌 海派汽车“火候”到了(0) 大家车网

  2010年10月上海通用开发的雪佛兰赛欧批量出口

  上海通用并不认为自己是家美系公司,时任总经理丁磊说,我们是立足于中国本土,能够整合世界优势资源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司。具备前进、突破,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开一句玩笑,中国有56个民族,我们的开发团队自诩为第57族,叫“不满足(族)”,总有新的目标在前头。

  既然是地道的自主开发,何不也在合资企业中再创个自主品牌?丁磊说,作企业要从市场出发。当然也可以叫个自主品牌,但是对比百年名牌雪佛兰,市场更欢迎哪个?新赛欧的追求是要打造一款按照国际开发流程、达到国际质量、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的好车。挂雪佛兰品牌,就要让更多年轻人花费不多,也能享受到国际大品牌轿车的质量与服务。

  虽然,在合资企业中再创建一个自主品牌;和上海通用掌握了自主开发能力,反而借用国际品牌;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我更对上海通用的能力和境界感到钦佩。

  今天,上海通用的新赛欧已经经过雪佛兰的国际销售网络大量出口。并且将在印度建厂生产。

  上海通用当初由中美双方共同出资15亿美元。投产十年来,光是在中国上缴的税赋就高达1000亿元!上海通用已成为中国最富有活力的轿车企业。我常常想,美国通用当年进入中国,把沈阳作为第一个落脚点,结果陪了个“底儿掉”。如果不是后来在上海另起炉灶寻求合作伙伴,通用哪能有今天在中国的辉煌。“海派汽车”的生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就在于此。

  说起培育中国轿车自主研发能力,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发展为什么后来居上,“海派汽车”文化的积淀不可小视。

  说起自主开发,岂止上汽的火候到了,一汽、东风、吉利、奇瑞、比亚迪从自身的优势和积淀出发,自主创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上海,轿车百年

  “海派”一词缘于清末画家任伯年、吴昌硕的“海上画派”。他们是中国文人画向市场转化的鼻祖。其后“海派”扩大成为上海本土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的概括。

  上海,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汽车百年史。

  这里曾是远东轿车保有量最多的都市,老上海曾有“万国汽车博览会”之称。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匈牙利人李恩时运入两辆奥斯莫比轿车,是上海有汽车之始。1911年辛亥革命前夜,上海工部局已给217辆各类汽车发出执照。

  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雏形,1912年(民国元年)机工出身的应宝兴在云南北路创办宝昌号,并在1918年制造出第一只雪佛兰铸铁活塞;1921年,王德茂以 500银元为资本,在威海卫路开设王德记钢铁号,从事汽车车灯、汽缸垫等修理业务;1936年,上海新中工程公司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汽车发动机;1937年,中国汽车公司组装成奔驰中国号柴油汽车。

  解放后,上海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为朝鲜战争,为一汽、二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配套和人才支持。1958年9月28日在上海诞生的“凤凰”,是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代轿车,其后更名为上海牌,一度是中国唯一的量产轿车。鲜为人知的是,即使在“文革”中的混乱局面里,上海还曾自主研发出国际汽车发动机另类技术的转子发动机,搭载于2吨汽车上,曾有150辆的规模。

  改革开放后,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众,是中国最早一代汽车合资企业。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坚持德国大众的高标准,使中国汽车标准体系跨越了30年。90年代末建立的上海通用,又带来当代汽车市场化操作的全套模式:网络、品牌、公关、服务、二手车,从单纯的制造进而形成价值链的体系竞争力。

  到 2011年,汽车登陆上海整整110年。百年历史沉淀造就了上海汽车的“海派”内涵:开放、市场化、讲诚信;精工细作、品质上乘;兼收并蓄,善做中西桥梁。“海派汽车”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深厚底蕴上的广博与自信。这种风格的包容性让中国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在上海这片沃土上都能茁壮生长;同时顽强的本土化风格也给合作伙伴打上“海派”印记。

  上海大众,自主开发最早的“试水”

  早在90年代末,上海大众的自主开

  发就扎扎实实开始起步,开创了中国轿车自主开发的先河。

  1997 年,上海大众投资三十多亿元,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建立了第一个技术研发中心;耗时四年,建成当时国内唯一,也是亚洲最大的专业轿车试车场。到目前,上海大众已基本具备了德国大众的开发标准和流程,开展车身开发,电器、底盘、驱动传动系统与整车匹配开发的能力。从1998年起,为了获得轿车开发能力,上海大众先后派出两批年轻有为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到德国进行“开发全过程培训”。

  在上海大众研发中心,继成功开发帕萨特领驭之后,朗逸早在2004年就开始市场调研,2005年立项开发。我曾两度采访当时秘而不宣的开发进程,发现开发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德国大众经过培训实习的中国年轻科技人员。

  朗逸,是上海大众中方主导开发的一款成功车型。最大特点在于外形设计的流畅、和谐、一气呵成。既不是大众某车型的改头换面,更不是多个车型局部的大拼盘。后来试驾朗逸,发现同样的流畅也贯穿在扎实的底盘、准确的操控和黄金组合的动力总成上。

  2007年7月,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低调发布声明,合作开发基于大众新一代B级车平台上的新车NMS,面向北美和中国市场销售。

  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当时是主管开发的产品工程部经理,谈起上海大众用四年时间打造这款高端车的初衷。他告诉我:过去,帕萨特在美国市场卖得并不好,大众看中上海合作伙伴对于新兴大市场的理解和开发能力,决定和上海大众共同打造一款面向亚洲和北美市场的B级车。当时大众同时开发两款车

  型,一个是大众自己的帕萨特B7,一个是以上海大众为主导的NMS(英文,新的中级车)。

  张海亮说,NMS选择大众最新的平台+模块,拥有全球最新的技术。我们根据中美两个市场的需求的调研结果,决定把车型加长、加宽。尤其底盘加宽技术难度很大。我们组织了两个团队,一个研究底盘的改进,大众的工程师牵头;一个进行外形和内饰的设计开发,完全以中方为主导。

  2011年4月17日在上海世博中国馆隆重发布,并在上海大众南京工厂投产。媒体称,“新一代帕萨特”以其8项全新技术20个亮点,拥有挑战市场上所有对手的实力。

  二十多年的合资合作,上海大众的开发团队已经谙熟大众汽车先进开发体系,如同一位书法家,通过多年苦练,终于把名家碑帖的精髓了然于胸,达到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境界。

  2011年4月14日,上汽和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支持上海大众基于德国大众最先进平台及发动机技术,面向中国市场开发一款C级别的高端轿车。这一车型将成为全球大众品牌产品中首款C级别的高端产品。

  新赛欧为何还挂“蝴蝶结”

  成立于世纪之交的上海通用,按规划本来以中高端车型为主打,但是在2000年底推出一款在南美欧宝可赛基础上改进的小型车赛欧。随后十年,家轿已是中国轿车市场占八成的主流,总保有量已逾2000万辆。尤其小型车领域,本土品牌,合资企业,车型不胜枚举,竞争如火如荼。

  2009年秋,在上海泛亚研发中心,我见到全新开发尚未面世的雪佛兰新赛欧。一辆黄色一辆蓝色,三厢和两厢两种车型。分别搭载1.4升和1.2升发动机,外形设计灵动,内饰做工精细。车身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SII平台。车头是雪佛兰的“金领结”商标。

  新赛欧的开发,与一般合资企业,甚至自主品牌当下的新车开发不同。底盘、发动机、外饰,都是由上海通用和泛亚研发中心开发。超越了中国轿车业十年开发历程中 “模仿秀”、“造型外包”、在别人平台上做“改进性设计”等一个个台阶。攀上了国内自主研发的最新高度。且新赛欧的设计完全按照通用汽车设计的流程、规范,在性能、质量上达到雪佛兰的全球标准,能够纳入雪佛兰全球网络销售。

  新赛欧开发历时四年,可谓励精图治。车型小巧灵秀的新赛欧竟有一支500人的庞大开发团队,全部是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中国工程师,覆盖整个业务链。团队中,平台执行总监张立人从业40年。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