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豪车在华市场好 生而复死的迈巴赫成警钟

豪车在华市场好 生而复死的迈巴赫成警钟

大家车网 2012-04-12 19:22 来源: 汽车周报 作者:

  2011年上海车展期间,最为轰动的一条新闻不是新车发布,而是5辆价值4700万元的阿斯顿·马丁One-77在国内迅速订购一空,而此车全球仅限量生产77台。再向前一年,2010年北京车展(微博)上,价值3800元的布加迪威龙在开展当天被神秘买家买走。

  看起来,中国人对豪华车似乎来者不拒,并且越贵越好。过去几年的市场数据也让你往这方面联想。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宝马奔驰增长了60%,劳斯莱斯百分之171%,法拉利50%,玛莎拉蒂128%。

  保时捷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超级跑车,2002年在中国大陆售出27辆,到2010年这一数量就达到了13856台。2011年,保时捷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总销量为24340辆,其中2009年11月才上市的四门轿跑Panamera,2011年在华销售数量,几乎等于这款车上一年的全球销量。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2011年,包括台州、海口、郑州、苏州、杭州、长春、南宁和武汉在内的8家保时捷中心已开业。

  另一个豪华品牌宾利,2011年在华销售1839辆,而他们之前的目标是1000辆。甚至已经被奔驰放弃的迈巴赫,在停产前,中国也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宏观数据看,中国在未来几年GDP仍然会保持8%到9%的增长。2011年整个车市增长10%。而高端车增长了是30%。在高端车里,超级豪华车的增长率为60%。

  不过,所有这些,可能都是汽车厂商联合制造的幻像,他们希望在尚未成熟的市场中,尽量多地销售定价远高于成本的豪华车。用2003年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上任大众董事长后所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提供了足够的诱惑,那么就会有数不清的顾客前来排队”。

  事实上,直到今天,豪华车的制造商们也没有搞懂,为何中东和中国等地区,会如此大手笔地购入豪华车,有时甚至是疯狂,比如一口气买入30辆法拉利。但他们熟悉消费心理学,经销商抓住消费者跟风心理,什么好卖就买什么,争相代理豪车品牌,在车市制造开豪车有道理的各种舆论,然后进行加价销售,其实这就是车商在赚取市场最后一笔钱,因为,只有富人还能持续消费下去。

  在汽车之外,中国富豪们购买奢侈品成为国际大新闻,包括手表,包具以及服装,豪车只是最近几年才加入这个阵营。奢靡消费的豪车市场是不受影响的,有钱人用车本身就没有实际用途,汽车这个时候在他们看来,就如名牌时装或者手表一样,起个装饰作用,本身的实用价值倒是其次。

  除了使用效用小,超豪华还属于小众市场,选择非常有限,一个欧洲的购车者如果买不到劳斯莱斯,那他十有八九会选择宾利,反之亦然。而且,为了得到一辆限量版法拉利,很多人愿意等上两年时间。一些大的汽车集团开始意识到了商机,他们买入更富历史的品牌,打造出更多的车型,让富人们可以多种选择。

  比如,保时捷911、Boxster/Cayman和Cayenne系列车型之后,中国的车主们还将能选择保时捷的第四大车型:四门轿跑车Panamera。宾利也是在这方面花了功夫,它在中国70%的销量都来自欧陆飞驰。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更多车型选择的出现,豪华车不可避免地要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入门级”车型,并与其他品牌共享技术,比如宾利和宝马、玛莎拉蒂和大切诺基,这对于维持品牌内涵带来不小挑战。

  更为艰难的是,中国这类市场的购买力,也不会随着炒作和宣传一味地增长下去,豪车的旺销会在消费量的减弱下随之进入正常状态,众多的豪车商也支持不了多久,毕竟是高价位车型,一下子上这么多的经销商去面对有限的消费群体,当消费能量稍微紧缩,就会消失掉一部分车商,从而导致品牌和销量的双重打击。

  生而复死的迈巴赫是个警钟。2011年,戴姆勒汽车集团停产迈巴赫汽车。2002年,戴姆勒集团复活了关闭近半个世纪的迈巴赫品牌,计划每年产销目标1500台。但事与愿违,从2002年至今,迈巴赫累计市场销量仅为1000多台,2010年的销量也只有200台。

  产品的单一是造车迈巴赫今日局面的主要原因。目前,迈巴赫仅有57和62两个系列产品线,而且在62S之后已没有任何新车投放计划。同时,戴姆勒集团也没有开发迈巴赫新产品的规划,曾经宣布的将推出介于57车型和奔驰S级之间的迈巴赫新车型计划实际上已经搁浅。

  谁会步迈巴赫的后尘?这个问题在2~3年内也许就有答案。但有一个可能是,未来的消费重心转移到以豪车文化为核心的俱乐部形式,打造富豪交际圈,而不是仅仅的购买支出。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更多车型选择的出现,豪华车不可避免地要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入门级”车型,并与其他品牌共享技术,比如宾利和宝马、玛莎拉蒂和大切诺基,这给维持品牌内涵带来不小挑战,中国这类市场的购买力,也不会随着炒作和宣传一味地增长下去,豪车的旺销会在消费量的减弱下随之进入正常状态,众多的豪车商也支持不了多久,毕竟是高价位车型,一下子上这么多的经销商去面对有限的消费群体,当消费能量稍微紧缩,就会消失掉一部分车商,从而对品牌和销量造成双重打击。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