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加速度 国内自主品牌的春天在哪里?

加速度 国内自主品牌的春天在哪里?

大家车网 2012-04-11 08:14 来源:网摘 作者:

10年前,《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排量1.3升、售价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达国内先进水平的经济型轿车”。因合资企业对此不感兴趣,使得自主品牌企业在蓝海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但十年时间,虽然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壮大,但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是,虽然自主品牌热衷于提升产品档次,纷纷向中级车市场进军,但这个过程很吃力,而且其轿车很难突破10万元大关,只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

今天,随着汽车产业竞争的加剧、产品格局的细分和采购政策的调整等,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型售价一路下探,赛欧、雨燕、玛驰等8万元以下的车型已不鲜见。最近的消息是,更多的跨国车企正在酝酿制造售价更低的车型。

据报道,大众将向新兴市场提供廉价车型,售价约4.2万-6万元人民币;日产汽车也有消息计划复活达特桑品牌,价格定位在50万日元(约合6200美元)左右,排量为0.8-1升区间内。

分析人士认为,合资车企建造售价更低的车型的一个背景是:2011年,1.6升级以下排量车型占轿车国内销量的72%,仍然是轿车市场的主力。

初期,有些汽车企业开始时认为不断制造出更加廉价的汽车产品,就能够让自己不断做大做强。后来意识到,只有造出更高品质的汽车,才能实现品牌的提升。有些汽车企业认为只要制定出高端品牌,就能够实现高端的突破,后来市场的表现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正如力帆公司董事长尹明善所说,虽然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却给不出更高的价格来。

决定一款产品的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品质单独就能够决定,没有品质的产品绝对不会有高的价格,但是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并不一定就价格高。

最终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是市场,只有市场的消费者才是产品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最好的不是最贵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近年来,我注意的许多自主品牌的一系列规划是,短短一年之内推出数款、甚至多达近十款的产品,品质如何保证?

在合资车企大兵压境的外部环境下,自主品牌需要的是什么,在向上走的时候,是否应该更应该巩固原来的阵地,把产品做精,而一味的向上走,但忽略了自己的主业,是否会出现两头挨打的局面。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