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30 07:46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陈晖(应当事人要求采用化名)打算购置一辆豪华跑车,车型瞄准了保时捷911卡雷拉和日产GT-R。
陈晖告诉记者,2010年曾因为预订大众CC,“被加价”过一次。当时“加装导航不是原厂货,是4S店自行加的,而且发票将加价部分注明是‘精品’”。
现在,这个年轻人在第二次购车时,因为购买豪车的计划再次与“增配式”加价联系在一起。
买车等1年
3月17日,星期六,陈晖一大早来到广州市力富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跑马场展厅。在试驾了911卡雷拉后,陈晖开始和对方洽谈价格。
陈晖了解到,之前新款保时捷911卡雷拉已经上市,价格已经公布出来,于是直接提出按照新价格购买新款车型。
此时,展厅销售人员告诉陈晖:“现在新款不知道何时才能配送过来,且水蓝色比较特别。”建议他“最好要现款,现款的车型打折很大”。但陈晖发现这些现款车出厂日期竟然是半年之前,甚至一年前的。最后他还是决定要购买新款车型,并“最多就是等一年,我等得到。”
据了解,法拉利2011年在华(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总销量达到24340辆,比2010年的14785辆增长64.6%。而且,保时捷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在2011年成为Cayenne和Panamera两款车型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让法拉利真的一车难求?
“加价”的诱惑
当销售顾问看见陈晖购买新款车型态度十分坚定时,就以和总经理询问提车时间为由离开了一刻钟。回来后,该销售顾问告诉他一个“有把握在半年内提车”的办法。
该销售顾问告诉陈晖:“我们公司之前已经向厂家订购了一批911,里面有你想要的型号和颜色,这些车最快在4、5月就能到。但车型上都增加了高性能配件。”
高性能配件!听到这个说法,陈晖觉得“只要价格差不多都能接受”。
“有我选择的配置,但是上面也增加一些其他配置。”陈晖告诉记者,“他说有三辆水蓝色车型,分别比原价多20万~30万元不等。且这些车型都是提前下的单,无法更改配置。”
“所谓加装配件,都是后雨刮、内饰、大包围、尾翼等。”陈晖告诉记者,“太贵了,且原车性能已经很好,根本不需要高性能配件。”
这种说法也得到不少喜欢法拉利粉丝的认同,有网友就称:法拉利911可以改造的部分不是很多,性能改装方面不太建议去动。外观上包围宽体尾翼一套大概20万~40万元。排气管改装原厂6万元,而外面更好的牌子大概才4万左右。
“当时我就不答应,坚持不要选装件。”陈晖在表明态度后发现,销售人员勉强地说“可以”,但“要支付30万订金”。而正准备支付订金时,他发现一个貌似高管的人叫走了销售人员,而等这位销售人员回来后告诉他:“今年公司已经将所有进口配额用完,如果订车今年一定无法运过来。明年也说不准。”
巧合的是,记者了解到,前不久长沙保时捷中心有一辆红色3.6L 911现车,该车已经加装了选装件,所以售价将比厂家指导价贵出8万元左右。同样,去年有记者在上海中春路7089号的保时捷4S店内看到,2011款卡宴最低配车型的售价为135万元(官方指导价为89.3万元),售价比指导价高了45万多元。据介绍,在高出的45万元中,有30万元为加价部分,剩下15万元为加装配置的费用,“按照保时捷(中国)的要求,卡宴车型在销售时都必须要加装配置,不加装配置是不能卖的。”
被加价谁之过
随后,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豪车展厅后发现,去年市场上高调的明码加价已经很少出现,多数是陈晖遇到的“增配式”加价,而且紧俏的豪车“增配”额度多数都在20万元以上。熟悉豪车市场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则告诉记者:“豪车增配销售,利润会更高。”另外,国内某豪车经销商集团的老总也告诉记者:“高配的车型有一部分是提前订购展车,因此有现车,而为了有好的展出效果,因此配置更高更全,而销售这些能够尽快实现资金回笼。”
“只加价,不要增配是不是也可以?”陈晖认为,有些已经加装的配置自己并不喜欢,“还不如自己回去了重新加装,否则还要多一道拆的过程。而且,这对经销量来说,并不会减少利润。”
然而,当他试图以“加价不加配”的方式来购车时,同样走不通。记者了解到,去年《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规定,为了便于控管,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拟对购车款之外的加价费等统一开票征税。虽然“加价征税”尚未正式实施,但记者在北京市场发现,不少经销商已经不再赚取这种“违法”利润。因为一旦加价部分不开票,就有可能遭到消费者检举面临税务稽查部门的查账风险。
而且,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产品质量法律部主任蒋苏华也告诉汽车商报,如果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违法加价,一定要保存好重要收据,可以将来作为追索加价款的证据。显然,经销商不愿意冒这个双重风险。
去年,记者在发现豪车加价涉嫌巨额税务问题后,多次致电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和消协、国家税务总局,以及北京市地方的工商局、税务局稽查局就加价问题向他们反映和举证,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
在陈晖事件之后,汽车商报记者就此情况再次致电国家工商总局和消协,被告知“工业品物价定价问题,是发改委负责的,不属于我们的监管范围”。随后,记者从发改委得到的回复是“在购车价格方面,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由厂家自主定价,消费者跟经销商协商购买。”
记者了解到,对于加价销售的情况,国内各大汽车厂家均持“严格禁止”的态度,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监管投诉和暗访经销商的体系,但他们对于“增配式”加价似乎还是缺乏有效办法。
编后
2011年7月20日,汽车商报在《3.5亿元增值税或流失——路虎加价背后的税务“黑洞”》就路虎经销商加价销售、拒绝开发票、涉嫌脱逃增值税3.5亿元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随后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引发了各界对目前车市加价销售、偷税漏税的广泛关注。
几天之后,国家税务总局起草了《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称,为了便于控管,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拟对购车款之外的加价费等统一开票征税。然而这一“被加价还要被征税”的做法似乎并未遏制“豪车加价”。一年后的今天,汽车商报发现,豪车经销商又找到了新的加价方式——“增配车”,用一种“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的手段维持着豪车的高额利润。
记者发现,任由这种模式继续下去无疑会给目前的豪车市场蒙上一层阴影,或许像陈晖这种拒绝购买加价豪车的车主还有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不利态势,国家有关部门又将作出何种态度,来维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呢?本报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