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19 09:42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公车改革是“三公”改革的重头戏。每年数以千亿元计的公车费用,差不多能占到全部“三公”经费的六成甚至更多,因此民众对公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值得欣慰的是,从去年年底的“双18”限令,到今年初的“公车限行”新规,再到最新的公车采购“自主品牌”限制,政府剑指公车改革的意志也越来越强。不过,这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和明朝的朱皇帝比,公车改革早已经不是个新词了。
话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苦出身,他既体恤老百姓的艰辛,又担心养尊处优的日子会磨损官员治国的意志,因此对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非常反感。就说这出行吧,以前都是马背上来,马背上去,如今则是车轿代步,他很担心养尊处优的车轿代步会导致吏治腐败,所以,开国不久后便规定只许妇女和年老有病者乘轿;三品以上文官特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余皆骑马;勋戚和武官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抬轿者,都要接受严厉处罚。不仅对于文武百官严加管理,他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
据《明史》记载,有一次,有司奏请,要把他乘坐的轿子装饰一下,需用黄金若干。他说,不必了,用铜就可以。臣下讨他的好说:“陛下,即使用纯金,又能费多少?”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乎此?然所谓俭约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其实不只对平时乘坐的轿辇,就是大朝会,朱元璋也不愿意太过奢华。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是历代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当天,礼部会将皇帝乘坐的五辂即玉辂、金辂、革辂、象辂、木辂置于奉天门,这五辂制作考究,放置有序,玉居中,左金,次革,右象,次木。皇帝驾出则乘玉辂,后有腰舆,以八人载之。某天朱元璋考证《周礼》五辂,问及儒臣说:“玉辂太过奢侈,用木辂替代如何?”博士詹同对曰:“孔子云‘乘殷之辂’,即木辂也。”朱元璋说:“以玉饰车,古惟祀天用之,日常所乘宜用殷辂。然祀天之际,玉辂未备,木辂亦未为不可。”参政张昶反对说:“木辂,戎辂也,不可以祀天。”朱元璋不以为然:“孔子斟酌四代礼乐,以为万世法,木辂宁不可祀?祀在诚敬,岂可拘泥仪文。”于是洪武六年,礼官奉命重考五辂制,改为木辂二乘。一以丹漆装饰,用以祭祀;一以皮鞔装饰,用以行幸。
在朱皇帝的表率下,上行下效,明代的车舆制度逐渐形成。永乐元年,驸马爷都尉胡观逾越礼制乘坐晋王济熺的硃棕轿,被给事中周景弹劾。永乐帝宽恕胡观,却严厉地批评了晋王。正德四年,礼部侍郎刘机建言《大明集礼》规定,公卿大臣可乘安车,因请定轿扇伞盖品级等差。安车就是用一匹马拉的可以在车厢里坐乘的车子,因此刘机建言制定车厢顶盖所用材料颜色等等级差别。但是皇帝以京城内安车伞盖久不用,回绝了他的请求,而命官员继续乘坐安门帘的轿扇。嘉靖十五年,又有礼部尚书霍韬上书:“礼仪定式,京官三品以上乘轿,文官则皆用肩舆,或乘女轿。乞申明礼制,俾臣下有所遵守。”于是,皇帝下旨令四品以下官员不许乘轿,也不许用肩舆。隆庆二年,应城伯孙文栋违例乘轿被告发,立刻被罚停俸禄。万历三年,礼部有规定凡是勋亲武臣都不得使用帷轿、肩舆。当然也有破格获殊荣的,宣德年间,少保黄淮侍奉皇帝陪游西苑,得以乘坐肩舆入皇宫。嘉靖间,奸臣严嵩奉诏苑直,年及八旬,出入常乘肩舆;武将郭勋、朱希忠也特许乘坐肩舆扈驾南巡,后遂赐常乘,但这都是逾越祖制的行为。
古代朱氏皇帝富有四海,却不敢在轿车方面过于奢侈,如今,政府频频出招公车改革,也是整顿吏治腐败的一面。有专家指出,看似习以为常的公车消费,实际上是变相的“车轮腐败”,大刀阔斧推进公车改革,大幅削减公车开支势在必行。所以政府的“紧箍咒”能否管得住“公车乱象”,我们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