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韩流启示录 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

大家车网 2012-03-01 14:52 来源:网摘 作者:

韩流启示录 中国汽车如何随波逐“流”(2)

驻足观望“韩流”

近20年来,韩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韩国汽车在最近10年当中的发展,更是创造了让欧美、日本刮目相看的“韩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现代、大宇、起亚三足鼎立格局发展起来的韩国汽车工业迅速迈进国际市场,虽然也存在一些先天问题,仍旧可以保持价格优势,依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生产国际化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做法最直接的成果是:“三分归一统”的现代汽车在2011年总销量为660万辆,达到历史新高,上升势头紧随全球第二的大众。

“韩流”美誉的取得,除了韩国汽车工业技术自主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成功之外,主要应归功于现代汽车近年来在技术、品质方面的飞跃。现代汽车正在用不容置疑的事实改变世界对其“质次价廉”的看法。对于以现代为代表的韩国汽车的进步,J.D.Power执行董事JoeIvers指出:“10年前,韩国汽车制造商还在为质量和名声苦苦挣扎,从来没有人能预测到,他们不仅能迎头赶上,而且还会在质量方面超过其他对手。”“韩流”扭转了人们对韩国汽车品牌的认识,也向世界证明:来自韩国的现代与丰田、本田一样跻身“国际品牌”之列,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J.D.Power对于汽车品质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汽车市场的变化因素,这种变化直接支撑了现代汽车在技术和品质方面的改进,也是“韩流”的动力源泉。而反观 “韩流”本身,它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增长,而是从整个品牌深层发力的结果。通过技术和品质的提升,现代汽车稳固了自己的世界位置,把韩国汽车品牌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韩流”启示 专注才是王道

当前,业界人士都在讨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得失。人们清晰地看到,虽然中国汽车市场潜力较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张,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品质低等,使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普遍欠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单纯依靠市场潜力的“低级发展时代”必须结束。想要走上像韩国那样的自强道路,而不是沦落成汽车强国的“附庸”,就要合理解决关乎发展前途的问题。如果自主品牌不正视企业自身发展问题,不专注于提高在汽车主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的话,无异于“自毁前程”。

这是中国车企的无奈,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最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由做“加法”转向尽可能多地做“减法”。汽车巨头们无一不想快速瘦身,不仅甩开与汽车产业无关的钢铁冶炼、零部件等产业,就连常年不盈利的汽车品牌也都统统砍掉,福特卖掉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沃尔沃之后集中精力打造“一个福特”战略,而通用也只专注于四个盈利的品牌。

同时,全球汽车大品牌都将重心转移至新车型的开发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众、通用以及宝马等品牌的新动力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并展开竞争,而韩国汽车在各方面的崛起更是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一股清风。最终的结果是合资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步提升。相对于跨国汽车巨头们的心无旁骛,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不务正业转身专注于能源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不能脚踏实地做实业打好基础,这是不合适的。

反观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现状,技术实力的薄弱、研发体系的不健全、产品集中于中低端、过多地依赖政策,自主品牌增长乏力不可避免,更拖累了 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研究表明,产品的品牌力偏弱、质量偏低、产品结构不完善等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过多的分散注意力,已经让自主品牌偏离了主干道。

在自主品牌产品结构、质量、性能等未能得到提升的情况下,这些阻碍因素也都成为了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力的障碍。自主品牌汽车在份额较高的微型和小型车市场应提升质量、外观,增强品牌力;在紧凑型车的舒适性、动力性和操控性等方面应苦练内功;潜心研发弥补产品结构短板,逐步提升品牌形象。

爱驾者说:中国汽车产业若想像“韩流”一样,在世界刮起一阵风潮,是否应该切换至“韩流模式”,走上依靠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的道路来提升自主品牌在国际的高度,从而让中国汽车也能占据国际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

共 2 条2/2首页 上一页 12下一页末页

关键词:速迈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