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公车新政”采购转向 千亿大单能否砸落

“公车新政”采购转向 千亿大单能否砸落

大家车网 2012-03-01 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流年不顺的自主品牌迎来了发展良机。2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根据《目录》,此次公务用车选用的车型涵盖25家企业的412个款型车辆,不仅对排量有限制,而且清一色都是国产车,外资和合资企业的车型没有一款入选。

《目录》共公布了四类汽车,分别为汽柴油轿车、多功能乘用车、越野车和新能源轿车。除北汽外,其他汽车集团都有入围的车型——一汽集团的红旗、夏利,上汽集团的荣威(微博)、MG(微博),东风集团的风行、风神和郑州日产自主品牌车型,长安集团有轿车、微车和哈飞汽车(微博),广汽集团旗下有传祺。此外,奇瑞 、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海马、众泰和力帆等企业旗下车型均有入围。在最受关注的汽柴油轿车分类中,全部为1.8L及以下排量车型,绝大部分为1.5L或1.6L小排量车型。

按规定,在公示10个工作日后,将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目录”。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合资品牌已基本无缘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个绝大的利好,有望独享每年高达1000亿元的公务车市场。

从去年开始,自主品牌开始经历“低潮期”,市场份额出现快速下滑,一些经销商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向何处去,再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与合资企业的差距仍然存在,但自主品牌这些年的努力有目共睹,无论是在品质、安全方面的改善,还是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跟进,或者是向品牌高端化的一次次发力。

“自主品牌要想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带头作用。”中国乘用车联席会主席饶达认为,在其他国家,政府带头坐本土车型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此次公布的公务车采购目录并不违反WTO规则。

据悉,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就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细则明确规定,进入《目录》的轿车需满足“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双18”成为限制公车采购比较明显的一闸,淘汰了合资企业众多有竞争力的B级车。

“除了价格和排量的限制,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申报汽车企业必须‘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这条规定几乎将所有合资企业挡在门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目前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往往大于3%,而合资公司却达不到这一比例。另外,自主品牌车型品质和性价比已明显提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在呼吁,要加大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力度,从而起到“示范作用”。然而,这样的呼吁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公车采购依然对合资品牌趋之若鹜。在2009年公布的《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还不乏像大众、丰田别克这样的合资品牌,甚至还有奥迪、宝马、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

“别把期望值搞得太高,这个政策的象征意义要比实际意义大,真正能够给自主品牌带来多大帮助还是未知数,关键要看执行层面。合资品牌不会轻易放弃公车采购市场。”饶达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得到有效执行,自主品牌始终没能摆脱与公务车无缘的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公务车采购中有近九成都是合资品牌。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公务车上牌量为615426辆,而自主品牌车企获得政府采购的份额却不到一成。2010年,自主品牌轿车的政府采购量也不足总量的30%;2011年上半年,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的比例仅为20%。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业内人士仍然担心,今年的公务车采购依然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例如有些单位会采取“以租代售”的方式。“应该看到,这是对自主品牌的极大利好。”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认为,自主品牌企业应该抓住这次的机遇,改变目前的发展困境。“在国外,政府采购引导的潮流是安全和环保,但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短板就是安全和环保,未来如何下大力气弥补与合资企业的差距,恰恰是各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自主品牌还需加大研发的力度,不能单纯地靠政府扶植。”贾新光表示,按照规定,《目录》为年度目录,原则上每年制订、发布一次,这也意味着此次入围《目录》的自主品牌并非一劳永逸,未来也面对着新车型的加入和符合要求的外资品牌加入竞争的局面,目前各大合资自主品牌,就是自主品牌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