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2-06 08:03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作者:
此次公用车采购将大部分合资品牌排除在门外,但曾经的“红旗”是高级公务车、“上海”是中级公务车的格局也许依然难以打破。
近日来,有关各大车企给力自主品牌的消息此起彼伏。
先是东风集团掌门人朱福寿豪迈地抛出了斥资300亿元的“大自主”计划;此后,北汽集团总经理韩永贵对外表示,2012年是北汽集团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发力的第一年,北汽集团将在这一年推出多款自主品牌车型。
另一方面,一汽与上汽分别打起了“怀旧牌”。一汽集团方面透露,其基于全新H平台的公务轿车红旗C131车型将在2012年末推出,该项目投资额达17.85亿元,并肩负着重振红旗品牌的重要责任;更让外界倍感意外的是,1月19日,工信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33批)公告里,出现了沉寂20年的 “上海牌”,上汽集团对此回应称,“上海”牌确已列入上汽集团乘用车的新产品规划,但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
对于大型汽车集团纷纷发力自主品牌,宏源证券的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各大汽车集团都有了一定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在客观上具备了发展自主品牌的条件。此外,日前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将大部分合资品牌排除在门外,各车企纷纷在此时发力自主品牌,也是瞄准了公务车采购这块蛋糕。
眼下,第一批公务车采购上榜名单即将揭示,按照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的说法,如果政策执行严厉的话,合资品牌车型将无缘这份采购名单。
“上海牌”现身工信部目录
在工信部最新一期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33批)公告里,出现了 “上海牌”。“上海牌”中的新车包括CSA7200、CSA7300和CSA7240,与新荣威750排量一致,这意味“上海牌”首款产品将是中高级车型。据来自上汽方面的消息,上海牌轿车今年复出很可能走新能源车的绿色路线,“落地”后将率先面对公务车市场。
而这距上海牌轿车1991年退出汽车销售市场,已经21年。而这次上海牌的回归,率先瞄准的依然是其曾经最熟悉的公务车市领域。
上海牌轿车降生于1958年,最初以“凤凰”命名,1964年更名为“上海牌”轿车。在漫长的计划年代乃至改革开放之初,“红旗”是高级公务车,“上海”是中级公务车,均按照计划配置。彼时上海牌轿车最高年产量也不过5000余辆,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形成了“北有红旗、南有上海”的格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成为我国公务用车的主力车型。
此后的社会变革为汽车工业大发展松绑,1985年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成立后,首款车型桑塔纳迅即形成量产。由于两者存有代差,性价比不可同日而语,1991年上海牌轿车退出市场,34年里上海牌共生产了79256辆汽车。
而此番沉寂21年的上海牌轿车重现江湖,也意味着上汽与一汽始于上世纪的公务车市场争夺战再度风起云涌。
回顾这对曾经的难兄难弟的苦难史不难发现,相较于上海牌轿车,红旗牌轿车的停产正好早了十年。然而,一汽的恋旧情结远大于上汽,从1995年以奥迪100为胚子硬推新版“小红旗”一路走到今天,一汽累计向市场推出数十款新版红旗轿车。但至今这数十款新版红旗轿车的盈利效果均不佳。
而伴随着两大汽车集团再度对阵自主品牌,曾经的“红旗”是高级公务车,“上海”是中级公务车的格局也许依然难以打破。日前,关于未来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将成为公务车的消息被炒得火热,虽然一汽集团方面称并不知情,却表示红旗品牌产品适合公务车采购标准。
北汽斥巨资发力自主品牌
除却大打怀旧牌的上汽与一汽,同列中国汽车第一军团的北汽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上亦不甘示弱。也许是由于手中没有怀旧的温情牌,北汽走上了豪迈出资的道路。
北汽集团总经理韩永贵日前则向媒体表示,2012年是北汽集团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发力的第一年。这一年,北汽集团将推出多款自主品牌车型。除了已上市的威旺306以外,3月份A0级车型BC301Z将正式上市。基于萨博技术研发的中高端车型C70G,以及搁置已久的B40V都市越野车型,也将在第四季度陆续上市。韩永贵表示,到“十二五”末期,北汽集团自主品牌销售达到70万~90万辆的目标没有改变,其中一半以上将是中高端车型。这意味着,如果2012年北汽集团完成10万辆目标之后,从2013年开始,自主品牌销量必须保持年均50%左右的增长。
而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的自主品牌目标,北汽不惜大力缩减其今年的盈利预期。根据北汽提供的数据,2012年,北汽集团计划实现利润总额170亿元,相比于2011年,利润增长约7.8%。而在2011年,北汽实现利润157.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6.1%。此外,还有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口中的“挑战目标”,即在2012年实现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20.5%。由此可见,所谓的“挑战目标”,相对于2011年也“逊色”不少。北汽高层坦言,北汽大幅缩减盈利预期与自主品牌建设有很大关系,“按照我们设定目标的习惯,我们设定出来就要能做到”。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动力总成公司总经理马童立表示,“在自主品牌初期,按照一般的规律,它的盈利空间比较小,这是比较正常的。”
尽管北汽为发展自主品牌豪掷重金,甚至愿意忍气吞声。依然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自主品牌面临较大困境的情况下,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的计划略显宏大,一个全新品牌要得到广泛认可并非三五年的事。而为公务车采购忙碌不已的各大汽车品牌,究竟各能分到几杯羹,未来的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又是谁主沉浮,眼下还是一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