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18 07:52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导读]紧盯“夹心层”消费群体 合资车企争推自主车 业内质疑“换汤不换药”
合资自主抢市 “换壳”到底能火多久
在业界对“换壳凯越”的质疑声中,上汽通用五菱首款合资自主车型宝骏630上市第三个月销量就突破了5000辆大关,令许多被寄予厚望的自主品牌车型汗颜。同样“套牌”思迪的广汽本田理念S1,虽然销量势头不盛,但平均月销2000辆的成绩,至少不算太坏。
虽然合资自主品牌被反对者扣以“怪胎”、“伪军”帽子,但两个探路者用实际销量证明了这一市场仍有消费者买账。不过,随着2012年东风日产启辰D50、东风本田思铭的推出,“借壳上市”仍在上演,消费者的耐心又有多少呢?
已上市
“夹心层”成目标群体
2011年4月,理念S1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合资自主品牌旗下车型。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S1共售出2.3万辆,比同样为A0级小车的飞度还多出了4000辆。
另一款在2011年8月上市的合资自主新车宝骏630的表现则获得了通用中国总裁甘维文“满意”的称赞。他在2011年广州车展(微博)时曾对记者表示,通用会全力支持宝骏品牌。宝骏630上市第三个月销量已经突破5000辆,12月更是突破了8000辆,被媒体称为车市“黑马”。
两款先期试水市场的合资自主新车,虽然市场表现不一,但共同的特点都是起步价7万元以内,主攻三、四线市场。
正如广汽本田销售部市场科科长汪伟所说,理念S1的目标群体是“夹心层”,他们多为28岁至45岁之间,注重家庭、面子,关注性价比、外观、油耗和品牌等因素,介于传统意义上的国产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之间。
汪伟认为,在中国二线城市以下直至五线市场,存在巨大的“夹心层”消费人群。他们注重汽车产品的性价比,既想拥有高品质的汽车,又不想付出更多钱,对现有低价产品的品质及使用成本也不满意。
将上市
“自主车”换汤不换药
有了宝骏和理念前期探路,2012年合资自主阵营中还将迎来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的首款量产车D50和东风本田自主品牌“思铭”的首款车型。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启辰D50与颐达采用同一平台,不仅外观相近,内饰也有颐达的影子。有媒体说,这是颐达“借壳上市”。也有平媒称,这是颐达“重生”。
媒体的调侃充分说明了对这款换汤不换药的“自主”车型的失望。同样,准备在2012年推出量产车的东风本田自主品牌“思铭”,其首款车型以第八代思域为原型。
对于合资厂商将过时车型“改头换面”一番包装成合资自主新车推向市场的行为,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程远(微博)多次发文“声讨”。
“合资自主的初衷应是作为对失败了的‘市场换技术’的补救措施,强制让合资公司在中国本土搞产品开发,使合资中方有可能接触到一些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在得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不得不拿出一些技术上的真金白银来。”程远认为,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合资自主已经走了味,开始出现“狸猫换太子”的风险。
大众、现代电动车也套牌
相比已经上市和确定将上市的几款合资自主品牌,急于推出量产小车,并主攻低端、二三线市场的大众和现代则选择了“一步到位”的合资自主电动车路线。
自2009年我国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汽车行业逐渐形成了国家批准的新项目需要具备“有自主品牌”和“有新能源车”两个元素的“潜规则”。
值得玩味的是,2011年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审批遇阻时,火速在5月初向外公布了自主品牌开利,第一款产品为纯电动车的消息,结果一个月后,佛山工厂就通过了发改委审批。
不仅如此,2011年9月,上海大众自主品牌“天越”曝光。两个月后,北京现代也正式发布了自主品牌“首望”。两者的首款车型也都是纯电动车。
不过,这三款电动车也逃不出“套牌”的命运,开利、天越、首望的首款车型的原型车分别为电动宝来、电动朗逸、电动伊兰特,它们成为了合资车企越过政策壁垒批到项目的“捷径”。
原因解析
为何合资车企热衷自主车?
自2008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理念”品牌、首次提出“合资自主”概念后,如此多的合资自主品牌、合资自主车型在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自然是有“利”可图。
业内认为,政策导向是合资企业争相“自主”的根本原因。《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表述:“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有了合资自主品牌,批项目的筹码就更重,大众佛山工厂就是个成功案例。
另外,在不伤害“洋品牌”的前提下,借助合资自主品牌放下身段,争抢原来被自主品牌所占据的低端车市场,合资企业更是雄心勃勃。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露了启辰到2015年时将推出5款车型,并达到年产销30万辆规模的规划。
而政府支持合资自主的目的,则是希望借此修正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程远分析认为,“市场换技术”3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大众、奥迪、日产等跨国公司品牌全球最大市场,其他跨国公司品牌中国市场也在向“全球最大市场”进发。
中国的确是把市场“换”出去了,但自己想得到的技术并未如愿“换”回来,其原因就在于合资公司只组装生产跨国公司的成熟车型,并不搞产品研发,因而合资公司中方人员基本上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合资企业则沦为了跨国公司的组装厂,中方人员仅仅成为跨国公司的装配工和市场销售员。
“强制让合资公司在中国本土搞产品开发,使合资中方有可能接触到一些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在得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不得不拿出一些技术上的真金白银来。”程远认为,这应当是搞“合资自主”的初衷,但他对政府管理部门可能不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合资自主走形式,造成“市场换技术”的第二次失败表示担忧。
此外,外方对合资自主的态度从反对到支持,也是看到了其可以延长淘汰车型生命周期的益处。过时车型换个面貌以更低的价格重新杀入市场,可以更好地挤占自主品牌的份额。
厂商回应
否认政策企图 称是市场需求
不过,面对媒体对合资厂商占政策“便宜”的质疑,合资厂商却予以否认。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任勇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风日产做自主品牌没有任何的政策企图,或者是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而完全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宝骏品牌,则受到上汽和通用两大巨头的重视。宝骏首款车型630在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