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圈钱套现? 资本市场到底是不是馅饼

圈钱套现? 资本市场到底是不是馅饼

大家车网 2012-01-09 07: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导读]“我们还太嫩,不经过挫折,便找不到正确的路径;磨难是财富,没有历经磨难,将是汽车业最大的缺撼。”

2011年4月28日,中国规模第一的汽车经销商庞大汽贸A股上市。

2011年6月8日,比亚迪发布首次公开发行A股招股意向书,从H股回归A股。

2011年8月10日,安徽亚夏汽车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2011年8月30日,H股上市汽车经销商正通汽车称将收购深圳中汽南方。

2011年12月14日,宝信汽车H股挂牌上市。

尽管2011年,两大重要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不甚景气,但汽车行业却像是铆足了劲,在资本市场大肆腾挪。其中汽车经销商们如庞大汽贸等以新股身份进入股市;汽车主机厂如比亚迪等则高调回归A股,而广物集团、广汽工业集团则选择发行了一年期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不管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汽车经销商都指望在资本市场抓到“救命稻草”。到底是因为车市不景气,车企很缺钱?还是不甘于做实业,眼红资本市场的高回报率,急于套现?不管先行者们在股市的表现是否如意,反正资本市场的诱惑仍吸引着后来者跟进的步伐。

圈钱套现?

2011年4月28日,筹谋三年之久的国内第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大汽贸A股上市,亦被认为继中升控股进军H股市场后,首开汽车流通业企业进军A股市场的先河,首次IPO募集资金总额63亿元。庞大汽贸也刷新了A股市场的破发“纪录”,首日开盘即大跌20%,最低探至33 .88元,收跌23.16%.

事隔不到4个月,偏居安徽一隅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亚夏汽车也登陆A股市场,2011年8月10日上市交易,发行价22.35元/股,市盈率为26.61倍,通过IP募集资金逾4.9亿元。

2011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砸下了两枚“重型炸弹”,如果说一枚是汽车经销商大鳄上市,另一枚则是历时三年曲折,比亚迪终获证监会批准回归A股。

除了发行新股外,在股票市场上倒腾也颇为流行。进入去年下半年,数家车企无独有偶般同做了一个“规范动作”———在银行间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其中不仅有整车企业,如华晨汽车(微博)发行10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也有汽车流通领域的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发行15亿元一年期的短期融资券。此外,像以汽车为主营业务的广汽工业集团、广东物资集团也都发行了一年期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

“汽车行业是暴利行业,车企连工人都发27个月的年终奖,犯得着上市融资还举债?”去年年底,网上疯传的某车企发27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奖的传闻更令汽车业“不缺钱”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直指汽车企业上市为的是圈钱套现。

上市“鸡肋”

一直以来,汽车业充斥着一种“不缺钱”的论调,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拿到银行贷款审批并不费力……事实上,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汽车业“很缺钱”,于车企而言,要做大规模,新工厂建设、产能扩张、新车型研发等等,均需要资金的支撑;于汽车经销商而言,资金更是生死攸关的命门,没有资金别提买地建店,就连提车付款都应付不了。君不见,2008年金融危机时,不少4S店资金链断裂,倒闭破产,1万元转让4S店的桥段都离奇上演过。

比亚迪回归A股,就被视为“很缺钱”后的自救之举,净利润的缩减和负债的大幅增加形成了鲜明对比,比亚迪的资金紧张可见一斑。“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10年比亚迪净利润为25.23亿元,比2009年减少33.5%;但银行借贷须于一年期内偿还的还款额为113.63亿元,比2009年增加106.52亿元。

进军资本市场的甜头有人尝到了。2011年8月30日,H股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正通汽车发布公告称,该集团将收购深圳中汽南方全部已发行股份,作价55亿元人民币(约67亿港元),此举被称为“蛇吞象”,借的正是正通汽车上市融资的东风。

但有人被监管得更严了,毕竟作为上市企业有向股民通报、信息公开的义务。上市仅半年,庞大的股价就一再下挫。随着萨博的破产,作为收购方之一的庞大不仅提前支付给萨博的4500万欧元购车预付款可能打了水漂,其股价也跟着“破产”,上市以来已跌去53%,A股市场上圈的钱砸在海外投资上变成泡沫。

即便先行者们在股市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仍未能阻挡后来者跟进步伐。2011年12月11日,宝马在华的优势经销商———宝信汽车也宣布了其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规模作祟

“怎么看都不觉得庞大集团是打算专心卖车的,看着像是玩资本套现圈钱的。”持这样观点的业内人士并不鲜见,以庞大集团为例,下辖500余家4S店,真正排名能居各品牌前列的屈指可数,其不计成本的做大规模,到底是要成为汽车流通业的“苏宁国美”还是十几位股东圈钱获利?的确令人质疑。

不排除一些企业圈钱套现的可能性,但笔者更赞同另一种观点,汽车行业作为边际报酬递增、成本递减型的行业,势必要做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后,增加产出,降低成本,利润增加。做大规模的诉求下,充裕的资金是前提,才能铺开大摊子。

但事实上,从年初行业对于车市超过两位数的增长预期到各大车企不断下调的产销目标,2011年,汽车业由高歌猛进遭遇了急速刹车。销量受挫,不管是主机厂还是身处一线汽车经销商,都陷入了资金困局,至少手头没有以前宽裕了。

2011年11月17日,银监会发布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将重点风险领域的监管首先瞄准了房地产贷款的风险防控。汽车业或许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但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规模报酬递增型的行业,又身处一个“大鱼吃小鱼”兼并洗牌的阶段,几十万的资金缺口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甚至能令4S店轻易易主。

在不被兼并的自保和规模扩大的诱惑之下,车企们频繁上市、发行融资券举借企业债,更像一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举动。只是,募集来的资金在用于生产研发、上马新项目,抑或是兼并重组之后,投资者的看好或是看空才是值得博弈的。

2012年,人们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汽车企业的期待似乎可以套用艾伦·金斯伯格的诗———“亚美尼亚,你何时才变得像天使那般模样?你何时才不辜负千万托洛茨基信徒对你的信仰……”

视点微评

几年前我一再提倡集团化是经销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在单一区域里面,单一的品种里面可能受到的风险巨大,每个市场变化都是千变万化的。我把集团化定义为多区域,多品种,多品牌战略。

———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

汽车经销商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资本,为了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上市是最可行的办法。今年车市开始下滑,众多经销商更是需要大量资金挺过难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

中升集团在上市后运营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更强调的是经营质量,我们希望强化中升集团在运营质量各项指标上的行业标杆地位,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客户、股东、主机厂、内部员工、社会以及行业提供价值。

———大连中升首席运营官陈玮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