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自主车企“海外局限” 欧美市场品质受挫

自主车企“海外局限” 欧美市场品质受挫

大家车网 2011-11-23 09:18 来源:和讯汽车  作者:虫子

[大家车网 新闻]把握行业动态,了解车市行情。

  利比亚“一代枭雄”卡扎菲被击毙,在新政府军欢庆的新闻画面中,作为军车的长城皮卡再次出现在镜头前,这也许是中国观众在利比亚战争中所能找到的最直接的中国符号。

  “其实,在海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地位远不像国内这样尴尬。”一位长期报道汽车产业的同行对记者说,他至今仍无法忘却在埃及参观奇瑞工厂时内心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地百姓看这座工厂的感觉就像是我们在中国仰望其他合资厂”。当然,他口中所说的“海外”目前还仅局限在中东和北非。

  自2001年,江淮汽车首先在东南亚地区建厂后,中国自主车企便开始以此为起点,将产品出口的半径不断扩大至中东、北非和南美,但与此同时,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势力范围”却在不断缩小。

三线战略失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乘用车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再次下降至42.12%,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27个百分点,但汽车出口的销量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93万辆,出口增量占同期国产汽车整体增量的54%。

  由此,中汽协认为,在国内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汽车出口将成为拉动今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

  早在今年年初,新华信联合总裁CEO林雷就在调研时发现,二三线市场的发展潜力也许并没有业内预测得那么乐观。“一些城市的道路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可能在不到100辆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堵、限购限行问题,当贵阳成为全国第二个汽车限购城市之后,我们有理由质疑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林雷说。

  林雷的质疑同样得到业内资深分析师贾新光的认同。今年10月,贾新光在天水、宝鸡、兰州、延安等西部二三线城市调研时发现,这些所谓西部最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市场,经过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趋于饱和。

  彼时,品牌认知度不高和有限的消费实力曾经使一些三四线城镇成为自主品牌车型理想的“栖息地”。不过,这个栖息地存在的时间是如此之短,5年后,当合资自主的风潮顺势而起时,自主车企发现他们在国内已经无路可走。

  那些在老款车型平台上翻新的合资自主“新车”,抢食的领域正是自主车型原有的地盘。对毫无品牌溢价力的自主车企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商战,更何况这场商战发生的背景将是中国车市整体趋缓、优惠政策逐步退出。于是在层层重压之下,退守农村市场的自主车企开始游走海外。

从亚非拉到新兴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是中国自主车企开始海外“试水”的起点。这一年,在中国加入WTO之际,奇瑞首次将10辆风云轿车出口到叙利亚,江淮开始着手在东南亚建厂。这种前期的市场积累,使得中东、北非、西亚、东南亚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自主车企游走海外的首选之地。

  “相对于国内市场,亚非拉地区的汽车消费能力不高,当地的汽车产业也相对薄弱,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不高,所以在这些地区中国自主车型的性价比较高,也就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车企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特别是2007年,当产能过剩的论调笼罩汽车业内,合资品牌开始向中国市场投放低价产品时,以奇瑞、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便加速了海外建厂步伐。此时,们的海外工厂仍集中在亚非拉,目的之一是通过降低成本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4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环境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走投无路的自主车企再次加重海外市场砝码,这一次,除了亚非拉地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巴西、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国家。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对此的解读是,这是自主车企10年累积的一次提升。

  今年11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与巴西经销商SNS公司签署《巴西工厂框架协议》,拟投资6亿美元,在此建立合资公司,生产江淮新一代乘用车产品,且组装产品只在巴西本国销售。

  在此之前,奇瑞公司在巴西投建的汽车装配厂已经破土动工;力帆汽车也将与巴西的EFFA公司联合投资1亿美元组建合资企业及工厂;而福田汽车(600166,股吧)也在近日宣布要投资超过100亿元在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建厂。

  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吸引中国车企去新兴市场掘金的动力之一。以巴西为例,目前它是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市场,但在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千人汽车保有量依然处于低水平。奇瑞自2009年进入巴西市场以来,今年上半年出口累计达1.8万辆,同比增长321%,已经超过奇瑞出口总量的25%。

  有研究机构认为,自主品牌车企正试图重走现代起亚之路,通过低成本车型占领新兴市场,然后从低端市场开始逐步发展为全球车企。

绕不开的欧美市场

  不过,尽管自主车企今年出口销量可能创纪录地接近80万辆,但在祁玉民眼中,这个相当于一家跨国车企年出口量的数字实在不值得骄傲。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打开海外市场的手段依然凭借低价策略。中国出口汽车的平均单价为每辆7万元左右,而同期进口汽车的平均单价在每辆20万元以上,由此造成的中国汽车贸易逆差达数十亿美元。

  “只有进入欧美市场,出口中高端车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祁玉民认为。事实上,长期以来,进入欧美被中国车企看作是一条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捷径。有车企高层透露,由于中国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一辆在中国只能挣7000元左右的车型,在欧美市场最高能挣到4万元。

  然而严格的技术准入门槛又屡屡令中国车企的欧美梦破碎。今年海外业绩突出的奇瑞汽车又一次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努力中栽了跟头。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安全机构(ANCAP)的消息显示,奇瑞瑞虎在澳大利亚进行的正面补偿碰撞试验中,仅获得“零分”评级,但基于侧面碰撞最高分的情况,瑞虎还是勉强获得了“两星”评价,这是奇瑞继A1在ANCAP碰撞测试获得三星之后的又一次碰撞尴尬。

  “自主车企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是一条出路,但是如果没有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那么在出口层面就不会有本质上的突破。”祁玉民认为,虽然自主车企目前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仍是亚非拉,但终极目标还是要占领欧美,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更多新车资讯请持续关注大家车网。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