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吉利正面回击“李书福危局”

吉利正面回击“李书福危局”

大家车网 2011-11-16 09:05 来源:第一汽车资讯网  作者:木匠

11月15日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一封正式的媒体公开信,在公开信中,吉利集团认为“接洽海外机构进行筹资、福特35亿美元债务、向民间借高利贷”等近期被媒体质疑之处都是虚假内容,而报道媒体应该对内容承担责任。吉利集团指出,如该媒体报道内容确有依据,可以予以出示或者公开披露。吉利方面宣布:“鉴于《证劵市场周刊》及相关记者发表《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文章大量捏造、虚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李书福董事长的形象和声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授权律师对《证劵市场周刊》的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并将根据《证劵市场周刊》及相关责任人的认错态度作出进一步的反应。”

另外,公开信还指责该媒体“在这篇新闻的采访和编辑中,既没有按程序采访过我公司任何领导和相关人员,发稿前又没有和我公司进行过任何沟通与核对,严重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吉利集团指斥该文章是“一篇典型的,用虚构和捏造方式编写的虚假新闻,丧失了一个新闻媒体和记者应遵循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吉利集团公开信全文: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致:

《证券市场周刊》及相关记者、特约记者公开信

《证券市场周刊》及相关记者、特约记者:

近日贵刊发表了题为《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封面文章,并被众多网络转载。该文用大量捏造、虚构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李书福董事长的形象和声誉,引起海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希望向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讲诚信、讲道德、负责任的企业,理解和支持所有持善意媒体朋友的心情和愿望,特针对这篇严重失实的文章和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发表如下公开信:

一、 《证券市场周刊》的这篇文章报道中所涉到的:

1、“吉利集团已重新开始秘密接洽海内外私募机构,如凯雷、TPG等国际大型PE机构,筹资的重要原因就是还高盛的高息债券。”

2、“吉利集团总共需要支付27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价格为18亿美元”,“吉利还需要向福特支付沃尔沃多年的35亿美元欠债。”

3、“高息债券”,报道称:“高盛还充当了吉利集团的海外融资方,并参与其向海外发行高息债券。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高息债券就是“高利贷”。高盛“还通过联合海外其他投行共同为吉利集团发债融资。”

4、“吉利集团本身资产已承受高盛海外发债及国内地下钱庄的多重资产担保压力”,“即使不收购沃尔沃,吉利也是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金融‘输血’的大户之一。”,“从某民间融资机构借入的单笔金额达到6亿元”等……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为,上述四条内容仅仅是文章中众多虚假内容的一部分,《证券市场周刊》应当对全部虚假内容承担责任,如贵刊对报道内容确有依据,可以向我公司出示或者给予公开披露,以正视听。更需要指出的是,《证券市场周刊》在这篇新闻的采访和编辑中,既没有按程序采访过我公司任何领导和相关人员,发稿前又没有和我公司进行过任何沟通与核对,严重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贵刊有这方面的依据,也可向我公司提供或向大众公布。

二、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经过战略转型,吉利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和健康,吉利各项海内外发展战略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非常遗憾的是,这次《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的这篇虚假新闻,严重误导了大众,给吉利的形象和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和干扰,给吉利正在积极实施的“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昨天发布的授权律师声明,就是要从法律的层面维护企业尊严、维护事实真相、维护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证券市场周刊》必须要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虚假新闻承担法律后果。

三、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为,这次和《证券市场周刊》的争论,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争论,也不是什么观念的争论,而是真实与虚假的争论。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本月14日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顶打击活动,明确指出“假新闻就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混淆视听的各类虚假新闻报道。”《证券市场周刊》这次发表的文章就是一篇典型的,用虚构和捏造方式编写的虚假新闻,丧失了一个新闻媒体和记者应遵循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证券市场周刋》及相关记者、特约记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吉利事业发展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也一如继往地欢迎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对吉利的发展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批评、建议,帮助和促进吉利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吉利将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不负众望,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宏伟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15日

事件背景:本次所谓“李书福危局”事件起因缘于前几日《证券市场周刊》的一篇新闻,新闻的题目是“李书福陷入危局 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该文章称,吉利深陷高利贷危局缘起于对沃尔沃的收购。当初收购沃尔沃,吉利集团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是因为其出价远高于其他竞争者。但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吉利集团,很大一部分收购资金都来自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贷款,应急的部分是通过向海外发行高息债券获得。

该报道称,从2008年到2010年,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就从47.8亿元攀升到了710.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4%。而2011年8月份,高盛完成的一份对吉利集团的投资报告,揭开了吉利集团当初高利贷和应急资金的来源。该文称,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吉利集团已重新开始秘密接洽海内外私募机构,如凯雷、TPG等国际大型PE机构,筹资的重要原因就是还高盛的高息债券。这意味着吉利“借高利贷还高利贷”。

该新闻发出以后,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应,文章在数小时内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更有多位记者即可致电吉利集团,要求对文章中披露的各项问题问题进行核实,但吉利集团并未对记者的疑问做出官方回应,终于,随着媒体介入的数量越来越多,业内的反应愈演愈烈,终于,吉利集团于15日晚间,发表了上述公开信进行正面反击。

各方最新回应:《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回应称,关于吉利报道的问题,我们会按照法律程序来,一切的猜测都是惘然。

该文章的《证券市场周刊》的记者曹圣明对于吉利控股的回应,他在微博上写到:“正如《李书福危局》中所言,我们充分肯定书福和吉利的优秀。但是你不能以自身的优秀和别人的尊敬为由,把自己变成老虎屁股,不能闻,也不能碰。我们只是说出了一个近乎公开的秘密,正如那个首先点破了大家都知道却没有说或者没有说透的真相的小孩,如此而已。一上来就谩骂、侮辱,其实很失态,很失态。”,对于坊间所传的“《证券市场周刊》已发紧急撤稿通知”这一说法,记者曹圣明也在微博上给与了否定,并笑称:“这个谣造得也太大了点吧”

对于这一敏感的争议,不少行业内的媒体记者与汽车行业的相关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广州日报》汽车记者王灿彬称:“现在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还是倾向于吉利的说法,其实并没啥问题,只不过是反应过度了。”《汽车财经》杂志主编陈海生也称,从现在的文章看,“高利贷”的表述不太严谨。新华社记者张毅声称,“强烈谴责不良记者的无耻中伤”

目前该事件的各方都做出了明确的反应,至于吉利集团对《证券市场周刊》以及作者本人是否真的通过法律手段去追诉责任,以小编看来其实倒不是本次事件的重点,业内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吉利集团如何依据真实的数据和透明的信息公开渠道,去面对大家质疑和担忧的所谓”真相”。

本网将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并为您带来最新的报道,敬请随时关注大家车网新闻频道。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