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9-28 11:54 来源:网摘 作者:
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概念早已很熟悉,但实际上真正见过、使用过电动汽车的则少之又少,在“十二五”即将进入第二个年头之时,面对大势所趋的电动汽车发展,“概念”之后的务实推进已刻不容缓。
过去几年所制定的电动汽车阶段性发展目标几乎都未实现。以上海为例,今年年初上海被确定为中国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而嘉定区则被确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计划到2012年实现以2万辆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其中私人使用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车达3500辆;同时,计划建设7000个充电桩、8座充换电站。然而,截至今年8月底,总体目标的1%都尚未完成。
为有效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正视行业存在的问题,厘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
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面广泛,有必要首先梳理一下电动汽车产业所涉及环节。电动汽车实际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目前市场上关心更多的是后者。就纯电动汽车本身而言,核心是“三电”,即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动力电池是核心中的核心。其次是电动汽车所涉及的配套设施,包括充电和储能设施。此外,还有政府的规划、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突破口,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来针对性解决。
由于电动汽车产业链复杂,应集中力量突破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合纵连横远比各自为战胜算更大。
就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而言,一直以来包括锂电池在内的电池技术存在多头研发的局面,造成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多而不强。有专家直言:“国内不下10家公司说自己能研发生产成熟的锂电池产品,但是敢于装在车上被市场检验的却寥寥无几。”
去年国资委牵头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汽车产业联盟”,除上海汽车外的所有汽车巨头,还包括两家电网公司和中石化均加入,但是截至目前并未有太多实质的联合与共享,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而国际汽车巨头对于发展电动车技术,与同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已颇为普遍,并且大都有着具体的推进计划。比如通用汽车与LG化学的联合、丰田汽车与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的联合等。我国相关企业需要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如果说核心技术突破是战术层面的问题,那么,行业标准的制定则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从整个产业来看,任何一个环节都脱离不开标准参数和程序,因此,政府在持续投入的同时,“标准化程序体系”制定工作要走在产业发展的前面。
以近两年事故频发的电动车自燃事故来看,绝大多数怀疑是与动力锂电池燃烧有关。据了解,国内检测的参数并没有问题,与国际相近。但这种检测往往是由厂商自己拿的样品去测检,一次检测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和整个批次的质量,更甚至有贴牌检测的可能,整个过程缺乏“标准化程序体系”。
目前,包括锂电池性能及检测的评价体系、电动车充电标准、电动车交通配套标准等多项标准亟待建立并完善,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规范行业的发展方向,极大的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整个产业效率。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