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动态 > 自主品牌:“二次创业”受困于品牌突围

自主品牌:“二次创业”受困于品牌突围

大家车网 2011-08-12 09:43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王晖

不久前,《财富》发布了今年全球500强名单,上汽集团以542.5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151位,一次性上升了72名。排名迅猛的爬升,上汽将主要原因归纳为自主品牌经过5年积累,已经走入正轨。而这,只是中国自主品牌入市10年的一个“缩影”。

  入市1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10年,在全球第一大市场的拉动下,曾被巨大担忧笼罩的自主品牌,已经成功脱胎换骨,成为市场的一股主力军,市场占有率也从16.6%上升至45%以上,吉利、奇瑞江淮、长城等自主品牌已经成功走出国门,挑战海外品牌。

  然而,这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全球所有品牌齐聚中国,自主品牌内外受压,不断轮回调整的市场让其压力倍增。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便率先回调,市场的占有率出现了下滑,“二次创业”的讨论也日益高涨。

  可以说,10年入市造就了自主品牌,在各种忧虑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它们,在未来10年,也将带领着中国汽车实现由大转强的梦想。

  1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0%

  “长城C30、长安CX30以及帝豪EC7,究竟应该选择哪款车型呢?”最近,打算买辆车在广州代步的陈亮有点烦恼,一时抓不定注意,一碰到熟悉汽车的朋友便要给建议。对他而言,购买自主品牌性价比高,即便在他选择的三款中,帝豪EC7最高也就9万多元,并且装配CVT变速箱。

  陈亮的烦恼,已经不是10年前,10万元无法购买一辆称心如意的汽车,而是如今不知道选择何款车型。10年前,我国仅有4个自主品牌生产轿车,市场占有率仅为16.6%;而到去年,我国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企业已达到14个,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627.3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10年间,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将近30%。

  据中汽协统计,自主品牌去年在各个细分市场中均有所斩获,其中在传统轿车品牌,便有F3、夏利、旗云三款车型进入了前10名,而F3更是以销售26.39万辆,超越合资品牌夺魁。

  如果将时间调回10年前,有谁曾想到有这样的结果。面对加入WTO的时候,外界对汽车产业心中充满了担忧,担忧未来自主品牌如何面对着国外品牌的围剿。“加入WTO一开始,可能大家会认为中国汽车可能会冲垮,但10年过去了,中国汽车没有被冲垮,而且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也有了快速的进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表示,如今汽车市场的产品琳琅满目,不断的新的产出推出。在产能方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计划年产能至100万辆,比亚迪更将目标瞄准了150万辆。

  如今的自主品牌,也从单纯的自主,逐步发展成为了齐头并进之势。除了奇瑞、江淮、吉利以及华晨等血统纯正的自主品牌,上汽、广汽以及一汽等国内大集团也加入了开发自主品牌的阵营。他们则依靠着雄厚的资金,以及多年合资的经验,通过“收购-吸收-再创造”之路,快速推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竞争力提升1.2倍以上

  自主品牌自身不断的成长,不仅在国内市场有所斩获,也体现在国际并购以及海外设厂上。“买辆沃尔沃,不但可以享受沃尔沃自身品牌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支持一下中国企业。”陈先生看着刚买的S60,笑称自己支持国货。

  2009年,国内名不见经传的自主品牌吉利,以蛇吞象的姿态,用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完成了中国汽车业最为壮观的海外收购案例。这也让外界首度看到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如今的沃尔沃,在吉利的主导下,以及恢复了盈利,成功地完成了造血功能。而这瑞典的百年老店,转眼间,便成为了中国的品牌。

  与吉利的海外并购相比,国内更多厂家通过海外设厂来走出去。“中国汽车生产商江淮汽车集团日前宣布,计划在巴西的一家工厂投入6亿美元,以增加其在巴西汽车市场的份额。”这个月初,路透社率先爆出了这条消息,该消息虽没有得到厂方的证实,但江淮在巴西市场的出色表现,已经成功的跻身于行业的主流。而长城汽车在曾经梦断的西欧市场,也再度取得了突破。

  自主品牌的实力上升,反映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提升。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0)》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值为58.23分(设定最大值为100分),与2000年的26.47分相比,已经增长了1.2倍。“我们自主创新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人家都是百年老店,发展轿车有多少年的历史,我们才短短十几年时间,这自主创新不仅是整车的系统工程的创新,而且包括了我们核心技术。”付于武表示。

  “二次创业”受困于品牌突围

  从2001年只有4家自主品牌,到2006年国家统计局率先发出“本土汽车品牌迅速崛起”,再到2009年突飞猛进式发展。自主品牌在入市10年中,经过了波澜壮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刺激政策的退场下,市场进入调整期时,自主品牌的弊病再度展现无疑。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今年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一共销售了45.25万辆,同比下降5.91%,环比下降9.91%,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3.39%,远低于去年平均的45.60%占有率。而前5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273.6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5.40%,占有率也同比下降2.49个百分点。

  “这种现象不只是今年才有,在每次市场调整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总是率先下滑。”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本报曾表示。2008年,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中国市场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2004年,在汽车市场调整,全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时,自主品牌的份额也是率先下滑。

  汽车分析人士钟师也表示,自主品牌要突破品牌天花板,将路越走越宽,就必须要做好自身的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走出一味把车型做大的误区,做好每一款车型的品质和服务,要能够推出精品,改变自主品牌在消费者的低质形象。

为江淮长城们

  鼓与呼

  今年以来,长城汽车陆续与马勒集团、法雷奥集团、宝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有人称之为“长城现象”。用长城汽车的话来说,便是确立以高科技装备和高性能设计为支撑,打造高品质产品的“三高战略”。

  与长城汽车类似,江淮汽车在上海车展期间,联合了300余家核心部件供应企业、400余家渠道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江淮乘用车品质保障联盟,发布《江淮乘用车品质保障公约》,并于7月份,举行了品质日,开放工厂给消费者、媒体参观。

  两者为何在今年祭出类似的措施呢?可以说,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占据较高的份额,但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品质却依然信心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不少自主品牌在强调整车装配质量的时候,忽视了上游零部件的品质把控,导致整车质量无法保证。毫无疑问,无论是江淮还是长城,均有所指,便是要改变自主品牌品质低下的形象,向外界展示全新的品牌面貌。

  而两者的终端销售数据也说明,质量的不断提升,将会积极促进销量的上涨。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23.839万辆,同比增长39.9%;江淮汽车累计销售各类汽车及汽车底盘268101辆,同比增长10.07%。两者的增幅均远高于整体市场。

  从血统上说,长城汽车与江淮汽车都是百分百的自主品牌,靠着自身拼搏一步步壮大,没有独特的先天性优势。而从两者的行为可以看出,如今的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瓶颈在哪里。

  入市10年,自主品牌已经由小变大,如今,自主品牌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节点,如何能够成功突围,是摆在自主品牌的主要问题。或许,执着于品质,才是根本的。付于武也表示,只有坚持,品牌的内涵才能提升,品牌才能被社会、公众所认识。这是一个坚持至上的、耐住寂寞、坚持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所以在品牌上,大家没有弯道超车之说。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