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7-14 10:15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王晖
上半年,与豪华车的高歌猛进相反,自主品牌乘用车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严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市场占有率比同期下降了2.96%。从单一轿车类别来看,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2.69万辆,虽然同比增长了5.07%,但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7%。
其中,奇瑞、比亚迪、华晨、长安、上海汽车等主流自主品牌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吉利汽车上半年销售了21.55万辆,虽然同比增幅约5%,但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唯一值得骄傲的是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238395辆,同比增长39.9%,大大超过同行业增长水平。江淮汽车也因为出口增加等原因进入汽车销量前十名。
然而,与销量暴涨的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整体上仍然显示出下滑趋势。虽然受地震影响,日系车市场份额下滑了近1.56个百分点,但东风日产凭借强劲的营销战略,以37.37万辆的成绩逆市增长13%,德、美系车企市场占有率也趁机大幅提升至36.2%。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上半年豪华车销量持续飙升,宝马、奥迪、奔驰的同比增幅都超过50%,豪华车全年销量有望超过100万辆,蚕食国产车的市场。自主品牌滞销、豪华车畅销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尴尬特色。
政策支持不应停留在口头上
鼓励政策退出、合资品牌下探、自身战略失误都是自主品牌销量下滑的原因,政策因素对自主品牌影响尤其巨大。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和节能车补贴等刺激政策,让自主品牌车销量一度井喷,市场份额更是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高歌猛进的表面繁荣掩盖了自主品牌研发、品牌方面的短板,当今年鼓励政策集体退出时,自主品牌的大船几乎搁浅。
实际上,2008年年底国家在推出购置税减免、节能补贴等鼓励政策时,并非单单鼓励自主品牌,而是针对包括合资和自主品牌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为了享受政策优惠,合资品牌车型的价格和排量已经双双下探,逐步蚕食自主品牌原有的阵地,优惠政策对自主品牌的鼓励作用也日渐稀释。如果没有专门的支持政策,自主品牌将很难迎对合资品牌的挑战。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上半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9.1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3%,但自主品牌却未因此捞到好处。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解释说,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有利于小排量车发展、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等原因,合资企业越来越注重发展小排量车,导致以生产小排量车为主的自主品牌面临更多竞争压力。
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行政府优先采购。”然而,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政府采购自主品牌的数量比例,其结果也只能是沦为一纸空文。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提出,“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比例不低于50%”,但两年之后政府公务车中依然难见自主品牌的身影。与2009年的规划相比,上述泛泛而谈的“办法”更像是一种倒退。
更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北京出台的限车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拥堵问题,但结果却是自主品牌滞销、豪华品牌畅销。在购车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一步到位选择中高端合资品牌,导致部分自主品牌经销商销量下滑,运营难以为继。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告诉记者,受限车影响,部分奇瑞、比亚迪、长城、夏利、哈飞和五菱品牌经销商将相继停业或被兼并。
长期以来,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是雷声大、雨点小,停在口头上的多,具体能落实的寥寥无几。导致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水平发展缓慢,难以抵御风险。今年的上海车展更显示出,自主品牌的整体水平与财大气粗的合资品牌差距日益拉大。在大排量豪华车纷纷进入中国、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日渐膨胀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更需要切实的政策关怀,而不是几句空口号。对大排量车征税限制销量也成为业内的呼声。
自主战略需反思
在优惠政策助推下,自主品牌的表面繁荣掩盖了发展战略的失误,当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时,自主品牌的短板暴露无疑。
最明显的是政绩工程的干扰。在政府号召发展自主品牌的压力下,有的大型国企为了政绩,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花费数亿元购买外资品牌的旧车型改头换面,仓促推出自主品牌车。结果自主品牌产品是出来了,但消费者不愿意埋单。更有国企每年对自主研发投入超过12亿元,但十几年来自主研发水平原地踏步,关键时刻依然要向外资品牌购买核心技术。大型国企并不缺乏自主研发的资金实力,但踏踏实实搞自主创新的企业少,搞政绩工程的多,使得自主研发步履维艰。
产品谱系盲目扩张也导致自主品牌竞争力下滑。过去两年的车市井喷,让主流自主品牌热衷于扩张产品谱系,无论吉利、奇瑞、比亚迪,都仓促推出了涵盖轿车、SUV、MPV甚至微车领域的品牌或产品。虽然产品谱系完整了,新车数量增加了,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却寥寥无几,能走量的车型少之又少。例如比亚迪推出了多款产品,但市场认可的一直是F3和F0;奇瑞花几十亿元打造瑞麒、威麟品牌,销量也未达到预期。吉利推出了帝豪EC7、EC8、GX2等多款车型,能拉动销量的主要是帝豪EC7。
长安奔奔和悦翔是帮助长安进入乘用车领域的关键车型。记者在长安汽车采访时发现,长安在推出这两款产品之前还推出了多款产品,但销量都不尽如人意。长安总结说,以上车型的失利让我们明白,应该多听听消费者的声音。后来长安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新车,从而有了奔奔和悦翔的畅销。这说明,扩张产品谱系是提升销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倾听市场声音才是需要自主品牌认真考虑的。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