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02-07 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一度被红火车市掩盖的汽车厂家与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矛盾,随着经销商们的大面积亏损,逐渐成为汽车业突出的矛盾之一。
2008年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针对780家经销商、52个品牌开展了一次“汽车经销商满意度调查”。刚刚公布的结果显示,汽车经销商针对供应商建店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以及授权合同条款等17个环节的各环节满意度均未超过7.6分(满分10分),满意度最低的“授权合同条款”环节,平均得分仅为5.86分,汽车经销商整体满意度有待提高。
几个月前,针对负荷了大量汽车库存和资金困难而出现生存危机的汽车经销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疾呼,汽车企业应该为经销商松绑,共渡难关。
事实上,庞大汽车经销商群体长期处于左右为难的夹缝中生存,一边是厂家巨大销售指标重压,一边是消费终端的降价压力。严酷的范例是,车市恶化中,某主流品牌在华南的69家经销商中,2008年底没有一家完成任务。
业内人士认为,一直以来供应商与汽车经销商话语权不对等、权益差异悬殊等相关问题,如果再得不到解决,已经大面积亏损的汽车经销商将在形势低迷的2009年迎来倒闭高潮。虽然各自利益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供应商与汽车经销商之间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未来更应该优化演变为一种新厂商关系——唇齿相依,抱团求生。
经销商危局
“汽车经销商只有履行不完的义务,没有任何权力可言。”2月5日,在接受采访时一位一汽-大众汽车经销商无奈地表示,本就资金紧张的他们尚未拿到供应商年终的返点。
“嫌贫爱富是厂家的通病,他们喜欢实力强大的汽车经销商,但又担心这样的经销商缺乏忠诚度,而汽车经销商则希望厂家下放更多的权力,让自己更多盈利。”一位东风雪铁龙的经销商老总认为,忠诚度忧虑是汽车经销商和厂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记者采访的多位汽车经销商和这位老总观点一样,“厂家为了更好把控渠道,对汽车经销商设置了严苛的标准,尤其在商务政策(厂家对经销商每年返点、奖励、惩罚等政策)上,各种考核眼花缭乱,有进货的要求,也有出货的要求,中间的各种抽查此起彼伏,一不留神就要被重罚,动辄上万。仅仅价格控制不力一项就有可能被罚几万元。”
据汽车经销商老总们介绍,越是市场上强势的品牌,对汽车经销商也越为强势。几乎每个汽车经销商都不得不设置研究厂家商务政策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几个人都是经验丰富、头脑极其灵活的人才,专门研究每年厂家下发的商务政策,“否则闷头干一年,完成任务也未必能拿到多少钱。”
与上述经汽车经销商老总的抱怨不同,广州本田一位汽车经销商老总透露,广州本田是按季度返点,可以有效地缓解经销商压力,但他希望厂家能够及时调整任务,减少热销与滞销车型的搭售现象。
而相比那些在经营中屡现困境的经销商,刚刚拿到某品牌经营授权的一位老总也少了欣喜。“经济危机,厂家都缩减开支,可要求我们建店的投入几千万元,不仅得不到厂家支持,还要交纳几百万元的保证金。不说车间设备,办公用具都美其名曰统一形象,但一个电视柜要十来万元,连一个接待台都要一万多元。”
[#page=标题#][#page=标题#]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