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8-12-24 00:00 来源:C-NCAP网 作者:
2008年度C-NCAP碰撞测试评选结果公布(1)
2008年度的C-NCAP评价试验日前已全部结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24日在天津公布了今年第四批7个车型的评价结果,涉及了A类、B类、B类高级车和SUV,其中包括2个企业申请评价车型,具体如下:
1、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牌QCJ7200E2型轿车(比亚迪F6)
2、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梅赛德斯-奔驰牌BJ7181A(C 200)型轿车(奔驰C200)
3、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淮牌HFC7200C1G3型轿车(江淮宾悦)
4、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大地牌RX6405型轻型客车(众泰汽车)
5、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牌SQR7180M117型轿车(奇瑞A3)
6、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荣威牌CSA7181AB型轿车(企业申请)(荣威550)
7、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宝来牌/BORA FV7162XG型轿车(企业申请)(新宝来)
上述车型共21台车辆全部由C-NCAP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不告知企业的情况下直接从各品牌经销商处购买,并对每个车型的3台车辆在进行排放、燃料消耗量试验后分别按照比国家汽车安全标准试验项目和要求更严格的C-NCAP规程进行三项实车碰撞试验及评分。
至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2008年度全部28个车型的试验评价,包括小型车2个、A类车型10个、B类普通车型9个、B类高级车3个、SUV车型3个、MPV车型1个,涉及25个乘用车生产企业。其中使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算资金评价的车型为24个,占85.7%,仅购车支出即1064万元,是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
自2006年下半年C-NCAP运行以来累计已有65个新上市车型进行了评价,覆盖了国内近90%的乘用车企业。评价结果表明,各类车型的平均得分逐年有所提高,获得5星及以上的车型比例从2006年(12个车型)的8.3%、2007年(25个车型)的36%增加到2008年的46%,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在经过努力后成绩迅速提升,说明在C-NCAP的促进和汽车企业的重视下,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乘用车新产品的碰撞安全性能已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安全带提醒装置、安全气囊及气帘等安全配置的普及比例大大增加,为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更多更安全更优质的产品, C-NCAP独特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但在看到成绩与进步的同时,还要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获得五星以上评价成绩的车型多数集中在安全配置较完备的高端产品,还不能代表所有同系列产品,在各类产品中的分布也不均衡;而且,在国外NCAP已不多见的3星、2星等较低星级的车型较多,目前在C-NCAP评价中仍有30%以上的较大比例,普遍存在一些技术和质量问题。因此,还有不少产品需要汽车企业进一步努力改进,缩小差距。
C-NCAP不仅在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安全性能的提高和向消费者提供专业客观的汽车产品技术信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2008年11月在中国第一次举行的国际NCAP交流活动中,负责JNCAP的日本汽车事故对策机构(NASVA)的理事长公开表示C-NCAP具有与JNCAP同样的国际水准。尤其是在2008年经历了媒体不实报道事件的冲击和考验,C-NCAP在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继续保持了稳定良好的运行,不仅以事实作出了正面回应,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而且丰富了经验,增强了信心,更加成熟。
目前,《C-NCAP管理规则》的第一次改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预定在2009年推出并自2010年开始实施。2009年度的第一批评价车型已开始选取,试验自2009年1月开始,全年评价车型预计将保持在24-25个左右的适度数量。此外,C-NCAP管理中心也在筹划举行面向媒体与公众的汽车安全主题公益活动并继续开展国内外NCAP技术合作与交流。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