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8-02-21 00:00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
通胀因素压迫 国内成品油“油荒”难解(1)
2007年国内多个地方出现的“油荒”,让人记忆深刻。国际油价高涨、国内油价机制扭曲、国企石油巨头的博弈,再加上通胀因素,使得国内成品油的生产与供应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和社会动荡。
通胀压迫 油价难调整
今年这种情况是否可以避免?判断今年国内市场情况,要看上述主要影响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首先,从国际油价来看,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纽交所石油期货就曾触及100美元/桶的高位,已经逼近历史上每桶102.81美元(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最高纪录。有分析人士估计,今年国际油价的均价,可能上涨到每桶80至90美元(2007年均价约为70美元/桶)。
在国内方面,几大因素会继续纠缠在一起。高油价一方面加大了油价机制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幅调整成为不可能,原因在于中国的通胀在2008年可能继续上冲,而抑制通胀这一重中之重,极有可能延迟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油价扭曲不调整,价格信号就会失灵,几大国企石油巨头在2007年与政府的博弈,就会继续重演。
基于上述分析,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国内在成品油供应的外部环境上显著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地方政府卷入 供油压力加剧
记者注意到,一个新的因素——地方政府启动成品油储备,可能加剧未来成品油市场供应的压力。据报道,日前,上海首家成品油应急专项储备基地的核心项目百联油库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奠基,预计2009年年初百联油库将建成投用。这一项目的运作由上海市百联集团下属的上海燃料浦东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上海市启动这一项目,目的是缓解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冲击,改善季节性成品油供应短缺。说白了,地方被去年的油荒给搞怕了,想自己建成品油储备进行调剂,以备不时之需。
有此想法的不止上海一家。出于对去年频繁发生油荒的担忧,包括广州、昆明、深圳以及浙江等地在内的不少地方政府,都开始寻求建立这样的成品油应急专项储备项目。2007年12月21日,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在云南储备物资管理局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云南是一个缺油大省,但政府缺少直接掌控的成品油储备资源情况,所以要理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关系,尽快改造现有设备,建立云南省的成品油储备。云南强林石化有限公司已明确了建立成品油应急储备的意愿。
浙江省在2007年8月发布的《浙江省2005-2010年成品油仓储(油库)设施发展规划(方案)》中也指出,为保证该省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成品油供应,须提高成品油市场抗风险能力,有必要建立省、市级商业储备库,以利于加强两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有理由相信,地方政府建设地方成品油储备的热情已经纷纷燃起。对地方而言,建立地方成品油储备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掌握宝贵的成品油储备,二是储备设施建设也能拉动当地经济。这与各地争取大型炼油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处。
责任编辑: 许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