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6-12-21 00:00 来源:华商晨报 孟岩 责编 仔仔 作者:
车价,摆在台面上的并不让人担心,但是有些时候,价格背后的隐情,就让人防不胜防了。如果隐藏得太多,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无异于买受气。为此,您想出手之前,千万要留心“价格”背后的陷阱。
通常,卖车的销售人员都会承诺“短期内不能降价”,以说服消费者尽快购买。可是,消费者刘先生买了一款经济型车之后3个月这款车就降了5000元。这个例子使之前销售人员的承诺显得苍白无力。
商家的这种承诺往往是有头无尾,消费者想追究难度很大。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遇到类似的承诺时,最好让商家给予书面形式的承诺。
还有一种情况是,到年底的时候,有些商家会提供一款非主流或买断车型让利消费者,可这些车往往就有几辆,满足不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真正能买到这款车的消费者并不多。
频繁的降价也让商家学得越来越聪明。商家在一个月之内针对一款降价几次的情况目前在车市中仍然存在,虽然降价次数多,但每次降价幅度都不大,牵着消费者的神经,买车的消费者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另外,现在有很多新车公布之后却不定价,消费者要交定金预订。设想,如果这款车价格出来之后超出了自己的界限,消费者想不买就很困难了,商家会想方设法牵着消费者,最终让消费者甘心接受。
现在有很多消费者喜欢在网上寻价,更多关注网络里的车型信息。当然,网络里的丰富资源为消费者买车提供了不少方便,但网络信息来源往往不明确,有时候难辨真假。事实是,一款车在不同地区因受销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存在很大差异,消费者不应以网络的价格为标准来衡量本地区的车价,网络上的车价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总之,汽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买车心理必须要有一个界限。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消费者很方便就可以对各地之间的价格进行比较,希望汽车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更谨慎些。
[#page=标题#]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