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6-07-31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作者:
7月车市降价没有带来销量大增(1)
尽管4S店里冷气并不是十分充足,但销售员小高(非真姓)心里还是阵阵发凉。进入7月以来,坊间传闻四起:某品牌4S店半月才卖10多台车,某某4S店已经做好了裁员计划,而且规模不会小。在这些流言飘过的时候,小高所在的这家4S店门可罗雀,仿佛在提醒员工们,在这个传统淡季,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重庆车市为上半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欢呼的时候,一个没有亮色的7月毫不留情地出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国车市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速度大大高于2005年,但峰值出现在3月、4月,当时超过37万辆的销量,而6月就已经显出了颓势。
抛开数据层面的证据,来自本地经销商的普遍声音是:“淡,真的是淡得像白开水一样。”一切都在为促销让路,4S店的市场经理们几乎每天都会被叫到老板办公室,话题永远只有一个:拿一个能把车卖出去的点子,除了降价。在南岸某经销商那里,展厅的温度可以让人站着滴出汗来,但销售员不敢抱怨,上门的客人数量比员工还少,哪敢指望再增加电力成本。
有人开始分析原因。当然,作为“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之间的波谷,7月被认为是传统淡季,这一点重庆车市并不能幸免。但今年却又特别的淡,于是很多经销商又开始盘算,是不是罕见的连晴高温挡住了顾客上门。这个证据似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从第一个38摄氏度的高温开始,所有车商的顾客到店率都是一路下滑。
天气也不能完全为自己开脱。有的经销商发出疑问,去年的这个时候,天气一热反而能促使犹豫的消费者早早下叉买个凉快,可今年似乎不再管用了。于是有人把“太淡”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不顾原则的价格竞相跳水,而广州丰田凯美瑞则被插上了始作俑者的标签。从5月31日马自达6率先宣布降价2万元开始,降价风波从B级车传染到A级车,伊兰特和别克凯越先后跌破10万元,而这些还不包括在厂家默许情况下,经销商们花样百出的暗降。
但降价并没有带来销量大增。有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价格战使得他们对目前的车市投下了不信任票,他们要做的就是持币待购。本地一些并非独家经营的商家抱怨说,车市里的降价风都是同门师兄弟挑起的,他们往往在销售停滞的时候就会怀疑,是不是另外一家偷偷降了价。
“现在做梦都在想促销。”一位市场经理告诉记者,现在车商们头顶都悬着库存与返点这把双刃剑,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不管是裁员还是降薪,这样的流言都会有市场。
7月之问一:车市怎么办?
一些有识车商意识到,在价格战中经销商的空间越来越小,不如稳守价格做好售后。这样的好处是,首先给消费者信心,让他们下叉不后悔。有人指出,近期嚷着降价的车型,其实销量上都没有太大起色。
业内人士称,在夏季这个传统淡季,售后收入的增长恰恰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期,与其降价,倒不如好好做做挖掘售后客户的文章,把通过转移利润空间为即将结束的淡季做好准备。
7月之问二:还会淡多久?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