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6-02-05 00:00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作者: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2005年和2006年是以小排量车解禁的好消息完成新旧交替的。这无疑是小排量汽车盼望已久的甘霖,已经占据轿车市场半壁江山的小排量汽车将因此迎来真正的春天。
而2005年的冬天,算是汽车业的“暖冬”了。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取消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2005年在车市的温和增长和利润的逐步回暖中平稳地度过了,较为平稳的价格体系取代了2004年席卷全行业的价格大战。正如一年前的此时,我们所预言的那样。
到了2006年,平稳的价格将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两次关税降低之后,进口关税将不再有悬念,给国内车市和消费者造成的价格影响逐步明确,最大的变数依然来自于产能过剩和供求失衡的压力。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在2005年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北美陷入困境的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却顺利地获得了销售冠军位置,日系车商的后来居上已经让所有的同行绷紧了神经,大众重组了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全力谋求止跌回升,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将使2006年的车市价格面临直接的挑战。果然,2006年的车市以降价拉开了序幕,以长安铃木、陆风、上海通用领衔的第一轮降价在新年伊始到来,2006年的车价注定不会平静。
节约潮流将延续至2006年。在利润大幅下滑、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生产企业若想提高竞争力,必然要在保证品牌和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企业率先大幅削减了销售和推广费用,曾经大手大脚的车商终于学会了一张纸两面用。投资热的停止也许是最大的节约。2005年,除了北京现代、广州本田的第二工厂扩建之外,大众等跨国公司的大手笔增资项目都已宣告停止。
“本土化”成为生产企业降低成本的首要选择。皇冠等丰田品牌的车型起步就能达到60%的国产化率,一直被批评为僵化和刻板的德国大众也把全球第四个实验中心安到了北京,原来三个星期才能确认完毕的材料现在一周就可以搞定。为了摆脱水土不服的尴尬,许多跨国公司打破了原来的本土人才天花板,选择本土人才进入高管层。这些变化将使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继续升级。
2006年,企业间经营状况的分化也将继续加剧,一些冲动投资的民营企业已经被迫退出汽车业,一些处于半停产或者亏损严重的小企业还在苦苦支撑,看来,重组或者退出的到来相信只是个时间问题。
[#page=标题#]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