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5-03-31 16:3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磊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拉动了大众的汽车消费,致使汽车维修企业膨胀式增长,随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4年全国投诉情况汇总》统计表明,2004年,全国各级消协受理的汽车类投诉同比上升了31.6%,居六大投诉热点第二位,增幅也位列第二。汽车维修又占了汽车类投诉中很大比重。日前,记者深入呼和浩特汽修市场采访,发现了汽修行业的重重黑幕。
汽修企业——鱼龙混杂
赛汉路是呼和浩特有名的汽修一条街,集聚着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汽修厂。记者在一家名为“忠忠汽修”的店里看到,这家店经营面积大约30平方米,几件简单的工具凌乱地堆在墙角,墙上地下到处都是油污,两个满身污垢的工人正在拆卸一辆夏利车。赛汉路上,像这样规模的修理厂占了大部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设备简陋,有的仅仅挖有一条地沟,连最起码的举升机都没有。
据呼和浩特市运管处处长王继中介绍,呼和浩特地区有汽车维修业户836户,从业人员约7000人,年维修量19.6万辆次,已初步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多渠道、多层次、门类齐全的汽车维修市场。
王继中坦言,呼市汽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汽修企业结构不合理。呼市汽修市场中有一类企业23户,二类企业77户,三类企业736户,与自治区交通厅提出的1∶10∶30的理想比例相距甚远。二是汽修技术相对滞后。呼市多数汽修企业修理水平仍滞留在小作坊式的手工操作上。而随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囊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已无法满足对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的要求。三是维修人员素质不高。呼市地区汽车维修人员中初中文化占了大部分,他们掌握的技术多是当学徒时从师傅口里学来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快熟练掌握新技术。
经营范围--无限夸大
呼市汽修市场上超范围经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能卖配件的小店却兼营起了汽修。在呼市运政部门对“忠忠汽修”的检查中发现,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汽车零配件销售。据呼和浩特市运管处汽修行业管理所所长罗忠介绍,汽修企业在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必须到运政部门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才具备汽修资格。这家店在牌匾上赫然打出了“专业喷漆”、“电脑检测”等广告,属超范围经营。 而另一种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则是“小马拉大车”,主要指三类企业在不具备整车修理资质的情况下,却非要承揽整车维修。在另一家小店里,记者问道:“师傅,你这儿能给车二养(二级维护)吗?”“没问题,大修都可以。”店老板肯定地说。
据了解,国家标准中对各类汽修企业有严格的界定,如对汽车专项维修业户(三类企业)的定义是:从事汽车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身清洁维护、涂漆、轮胎平衡及修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供油系统维护及油品更换、喷油泵和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散热器(水箱)、空调维修、汽车装潢(篷布、座垫及内装饰)、汽车玻璃安装等专项维修作业的业户。
国标中对汽车整车维修企业(一、二类企业)的定义是:有能力对所维修车型的整车、各个总成及主要零部件进行各级维护、修理及更换,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性能完全(或接近于完全)恢复到原车的技术要求,并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的汽车维修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一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二类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国家标准对一二类和三类企业的装备、技术要求有很大差异,经营范围也有明显的区别,像二级维护、大修这样的整车维修,只有一类和二类企业具备资格。在呼市,三类企业偷偷承揽整车维修的现象极为普遍,而且生意还很不错,有的三类企业在牌匾上干脆写上“进口汽车二级维护”、“大修各种高档车”等广告。
汽车配件——难辨真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呼市地区汽车配件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价格比较混乱。如夏利车的保险杠,价格最高的卖到240元,而最便宜的水货仅售30元。一个金杯面包车的离合器,贵的400多元,便宜的100多元。奥迪保险杠在特约维修点卖3000元,而市面上只售1000元。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配件来源的多渠道。记者向多家出售零配件的汽修厂提出要为车更换零件,厂方工作人员多会问一句:“要正厂的还是副厂的?”据知情人士透露,正厂件指由汽车整车生产商生产、销售或由整车生产商指定的零配件提供商生产的零配件。副厂件即其他厂商生产的零配件。此外,还有的配件来自无证无照的小作坊。这三类产品看起来差不多,但价格差距很大,质量参差不齐。
采访中,一位修理厂的老师傅告诉记者,他修了十几年的汽车,经常碰上假冒伪劣的产品,一般消费者根本没有能力鉴别真伪。呼和浩特市消费者协会近期收到的投诉显示,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配件有轮胎、玻璃、电瓶、气门、点火线圈、空调系统等,有的才使用几天就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罗忠介绍,不慎装了伪劣配件的汽车,轻者有可能导致汽车跑偏、制动不灵,重者会使刹车片脱落、开焊、断裂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技术使诈--应接不暇
记者了解到,汽车维修企业中不讲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不按工艺规范作业,有的维修收费混乱,有的不签维修合同,还有的用国产配件冒充进口配件等。个别利欲熏心的企业竟然“黑”到配件只换不修,虚构故障多收费用的地步。
顾先生的车常出现发动之后不停抖动、经常熄火的情况,他找到一家三类企业维修,经过“检查”,老板说是发动机的毛病,征得顾先生的同意后,老板把发动机卸了下来,整整“修”了5天,最后,“毛病修好了”,顾先生为此付出3000元。半年后,顾先生的车再次发生这样的“病情”,他去一家特约维修站修理,师傅只是将火花塞调整了一下间隙,换了一个新的真空管,毛病立刻消失。这位师傅介绍,车子抖动、熄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火花塞闭合,真空管漏气,导致汽车发动机怠速不稳所致。这一次,顾先生只花了200元。一怒之下,他到消协对那家黑汽修进行投诉,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呼和浩特市消协负责人介绍,像顾先生这样挨宰投诉的现象近年来呈逐年增长的势头,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仅仅会开车,对于汽车修理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就给了不法修理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昧心地在“诊断”故障上赚取黑心钱,而很少能“东窗事发”。
店小客多--愿挨愿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多数三类维修企业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规范,但仍是门庭若市,好不热闹,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价格。
出租车司机夏明告诉记者,他的车一年到头“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去年,他花在维修方面的费用就有5000元,这还是到小店修理的价格,要是去4S店修理的话,费用起码得翻一倍。
开私家车的高广说:“去年我的车保险杠被撞变形了,打听了一下,小店的价格是280元,而4S店竟然卖600元,我知道这两种货质量有差异,但价钱上的差异更让我承受不了。我觉得自己的技术还行,只要注意,也不至于再撞坏保险杠。买个便宜的凑合着用吧。”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公车也喜欢在街边小店维修,但其中却另有隐情。在一家小店里,一辆正在打蜡的奥迪A6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你们店里还能修这种高级车”?记者问道。“能修,咋不能,你也太小看人了。”店主抬眼瞅着记者,语气透着不满。“这么好的车,在小店里修你也放心?”面对记者的提问,站在一边的司机哼了一声便扭过头,再也不搭理记者,还顺手把卡在头顶的太阳镜拉到了鼻梁上。
一位多年从事汽修生意的朋友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一些公车选择小店维修,是看中了廉价的配件,开发票的时候,则按原厂配件的价格开,只要给店主一定比例的税钱,回单位报销仍有一笔不菲的差价可赚。
看来,这么多三类汽修企业存在的原因也是市场需求所致。俗话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曲高和寡”--利润不差
相比生意火暴的三类维修汽修企业,有的人会认为像4S、3S、特约维修站这样的一、二类企业肯定会是曲高和寡。记者调查后得知,这种认识有误。
2004年,位于呼和浩特新华东街的一家某品牌汽车的4S店获得两项殊荣“呼和浩特十佳诚信企业”、“呼和浩特纳税20强企业”。这两块牌匾也形象地说明了4S店的经营状况,一方面,他们用高质量的诚信服务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凭借着高收费,也保持了企业的赢利。据了解,这家仅有60人的企业,2004年交纳的税金达到了1100万元,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1800--2200元之间浮动,过年时,老板发给普通员工的红包是2000元,中层主管则达到了8000元。
经营着一家4S店的内蒙古众鑫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弘立说,汽修企业收费有两种:一种是工时费,一种是配件费。三类企业不计工时费,依靠兜售劣质配件照样能挣钱,而一、二类企业收费是经过交通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严格审定的,收费明细都上了墙,顾客一目了然。因为进货渠道不一样,4S店销售的配件都是正宗的装车件,跟市场上练摊的价格有的能差十几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三类企业10块钱能修,而4S店100块都不能修的原因。而高价位也确保了高赢利。
呼和浩特市运管处负责人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维修行业也呈迅猛发展的势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无论是下里巴人的三类企业,还是阳春白雪的一、二类企业,都有特定的消费人群,而只有二者的并行不悖,才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汽车消费人群。
规范市场--多管齐下
3月14日,呼和浩特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与呼和浩特市运管处联合启动“汽车维修质量服务月”,38家汽修企业向同行发出“守法经营、诚信为本、保证质量、公平竞争”的倡议,并做出承诺:坚持诚信为本,公正签订并忠实履行汽车维修合同,不擅自减少作业项目,不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开收费标准……
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呼市运管处也加强监管力度,对超范围经营、宰客、兜售假冒伪劣配件等不法行为予以重拳打击。以前,呼市运管处汽修行业管理所总共才有十几个人,面对全市826家汽修企业,7000多名从业人员,管理起来鞭长莫及。针对这一情况,呼市运管处抽调运管处稽查大队配合汽修行业管理所,专门对汽修市场进行集中整顿、监管。
呼市运管处处长、呼市汽修行业协会理事长王继中表示:为了提高汽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呼市运管处和呼市汽修行业协会将举办一系列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给全市汽修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
呼和浩特汽修行业协会另一负责人对记者说,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外资汽修企业,这些企业先进的技术、诚信的服务、公道的价格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加剧市场的竞争,最终推动本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有了这样成功的例子。“洋汽修”的杀入,必将给国内汽修企业带来强大冲击。
据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交通部发布的《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汽车维修行业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准入条件更加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已经全部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出台后,1986年颁布的现行法规将废除,这将是交通部在近20年中对现行法规实行的最大的一次改动。这两部法规的相继出台,将对规范我国汽车维修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杨小枫
上一篇:魅力与期待:经典名车驶进中国的背后 | 下一篇:暴料:开迪和成龙合作他的下一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