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车型库 > > 铃木

铃木告别美国市场 中国区亟待突破重围

大家车网 2013-03-08 10:36 来源:车讯网 作者: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于批准了铃木汽车在美国销售公司铃木美国的破产申请。这也就意味着,铃木汽车从此告别美国市场。

  铃木在美国的转折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去年底,铃木汽车就宣布撤销美国市场的汽车销售业务,将主要精力放在摩托车和船外机业务上。关于退市原因,美国铃木方面这样阐述:“将来,为了在其他领域拓展高效的业务范围及提高盈利能力,因此决定将盈利堪忧的汽车销售业务撤销,而转向致力于摩托车和船外机业务的发展。”

  不仅如此,铃木在其最为依赖的印度汽车市场也逐步弱化。铃木一度占据印度汽车市场40%份额,但目前所占份额已跌破30%,并且持续走低。美国市场生涯结束,印度市场持续走低,夹在中间的中国市场又会如何?

  频繁换帅

  稍有留意不难发现,铃木中国近年来负责人频繁更替,六年五度更换总经理。2007年,益塚富士男出任铃木中国总经理。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桥本俊明接替益塚富士男,以铃木中国总经理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

铃木告别美国市场 中国区亟待突破重围(0) 大家车网

  2009年6月,樽本浩司接替了桥本俊明的职务,于2010年底正式离任,接任者为山本克朗。不到一年时间,铃木中国再次换帅,11月15日,铃木中国原副总经理岩濑大辅将正式接替山本克朗担任总经理一职。

  据悉,益塚富士男、桥本俊明都是肩负着“三网合一”的使命来到中国,但铃木在中国的网络整合之路进行的并不顺畅,或许也正因此,两位总经理的宝座都没有坐热,就离任了。

  而后,樽本浩司上任。被业界认为任期内的最大贡献就是引入被铃木定位为全球战略中级车的凯泽西。但是,凯泽西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如铃木所愿。虽然年销量目标设定为1万辆,结果还是相差甚远。

  而后,铃木近年来任期最长的一位总经理——山本克朗上任,虽然任期最长,也做出来一系列的动作和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打破铃木中国这把“短命金交椅”的厄运。频繁换帅的铃木,每位新帅上任都会有一种新思路和新角度去重新面对市场,使铃木在中国的姿态始终透着一些生疏和不适应。

  “作为外国人来讲,本身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在刚刚熟悉了业务后就被替换,也是不合理的。我们说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熟悉当地市场。”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亟待突围

  在中国汽车市场浩浩荡荡的竞争大军中,可以说铃木陷入围剿局面后的日子并不好过。1984年,铃木通过提供技术方式进入中国。1993年,铃木汽车选定长安汽车,与其合资成立长安铃木。1995年,铃木在华组建第二家合资公司昌河铃木。“但过去20年里,铃木在中国始终未能找准市场节奏与需求,产品导入也较为缓慢。”有媒体如此总结。

  汽车业资深专家张志勇表示,铃木进口车车型偏低端,中国购买进口汽车的消费者相对高端,而铃木仅有凯泽西一款中级车型,并无高端产品,因此造成产品销售并不顺畅。“并且,新车引入速度过慢,车型较少,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都是致使铃木汽车销量下滑的因素。”张志勇说。

  此外,铃木汽车的第二家合资公司昌河铃木一直处在连年亏损的状态中。长安整合昌河后,昌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对此也曾表示,铃木技术封锁,导致两个合资企业研发力量薄弱。长安起码能够维持现状,但昌河铃木的经营并不理想。“昌河的微型客车在7、8年前全国销量第一,现在销量下滑弄得不死不活,否则昌河也不会被长安吃掉。”饶达说。

  据报道,铃木并未公布2012年在华销量,但根据两家合资公司的销量统计,预计铃木汽车2012年在华销量约为25万辆,较2011年进一步下滑。2011年,铃木汽车计划通过渠道整合、推出新品等方式提振中国销量,但截至目前并未取得明显效果。

  对于铃木在中国的困境,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品牌认知度的缺陷,对于铃木的品牌认知度,铃木中国新任总经理岩濑大辅也曾表示:现在铃木汽车没有被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所认可,我们要提高品牌知名度,被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认可,才能提高销售业绩。所以,铃木会加强广告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品牌;也会举行更多的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我们这个车,了解到我们这个车的好处。”

  铃木美国的终结后,铃木的很大程度压力转嫁于中国市场。就现在而言,中国汽车市场复杂竞争中,铃木未来在中国市场的突围战能否成功仍未可知,但有一点或许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铃木中国负责人的交椅别再轻易易主了。

关键词:铃木   责任编辑: 谷珍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