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北汽能否借控股北奔实现IPO仍是未知数

北汽能否借控股北奔实现IPO仍是未知数

大家车网 2013-02-05 13:30 来源:腾讯网 作者:

  2月1日,北汽集团与德国戴姆勒联合发布公告称:一、德国戴姆勒将收购北汽集团旗下北汽股份12%的股权;二、北汽集团和德国戴姆勒分别增持北京奔驰和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股权。其中,北汽股份在双方在华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的股权将从50%增至51%;而德国戴姆勒在双方合资的销售服务公司——北京奔驰销售的股份也将从50%增至51%。

  此前,有消息称,德国戴姆勒为了收购北汽股份12%的股权,将出资64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440亿元)。对于这个传闻,按照目前北汽集团的总体资产状况看,似乎不是很准。因为目前在国内总资产规模过千亿元级别的应该只有上海汽车、东风汽车和一汽集团,而与北汽集团同处第二阵营的长安汽车、广州汽车的总资产都在百亿元级,北汽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应该也不会超过这一水平。那么如果德国戴姆勒的出资折合人民币达5440亿元,将是现在北汽集团资产的10倍以上,而所占股份比例仅12%,显然存在问题。

  最新的消息是德国戴姆勒的出资是6.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4.40亿元),这样的话就比较符合北汽集团目前的资产规模了,再考虑一个5倍甚至更高些的溢价水平就较为合理了。

  对于北汽增持北奔1%股份的原因,北汽股份通过控股北奔实现香港IPO无疑是最大的可能。因此,对于此次北汽集团与德国戴姆勒的股权合作行为,外界普遍予以广泛关注,更有媒体将其看作自主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值得借鉴的范例。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仅靠控股北奔,北汽能否实现IPO仍是未知数。

  对于北汽股份来说,之所以要上市,除了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外,融资应该是更为重要的目的。毕竟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型特性背后还附带着一个资金密集型的特征,因此如果能够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减少企业的利息等财务费用支出,将无疑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2010年,北汽股份改制时只拿到了25亿元的现金,而如果此次德国戴姆勒得以入股,将会给尚未实现上市的北汽股份带来的资金,应该是过百亿的,这对于提升北汽股份的市场竞争能力无疑是有极大助益的。

  从资金角度看,通过此次北汽和戴姆勒之间的股权变动,无疑是北汽的IPO之路增加了更多可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北汽的IPO之路将就此一帆风顺。按照中国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在整车制造领域外资最多只能持有50%的股份,这样一来如果德国戴姆勒还想入股北汽股份,势必会在实质上打破这一政策限制。因此北汽股份与德国戴姆勒采取了被外界称为“中方要里子,外放要面子”的措施,也就是北汽与戴姆勒将合资的北京奔驰的股权比例调整到中外“51对49”的水平,而由于在整车销售方面国家并没有不允许外资控股的限制,因此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的中外股权比例为“49对51”。

  纵观全球成熟市场,其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都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而此次北汽股份与德国戴姆勒的股权安排,除了能够应付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并不能回避“关联交易”甚至是“同业竞争”问题的存在。

  而且,即便北汽股份实现了对北京奔驰的绝对控股,但是目前北京奔驰尚不能在业绩上支撑北汽股份,想要靠北京奔驰来达成IPO的目标,难度有点大。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奔驰现有产品系列存在问题,就如同美国通用在华对于“凯迪拉克”品牌的初始安排一样,德国奔驰如果冀望凭借“C”系列和“E”系列来争夺其在华“豪车/中高端”轿车的市场份额,恐怕会一直失望下去了,如果未来没有“S”系的介入,翻盘将会很难。这不是将所谓的进口与合资“两网合并/整合”就能根治的问题。

  因此,此次北汽与奔驰牵手,对于北汽来说,虽然将得到最需要的“资金”,但能否实现IPO仍未可知;而对于奔驰来说,虽然取得了对于未来销售的控制权,但是能否扭转在华落后于奥迪宝马的颓势,如果没有北汽的全力配合,结果其实已经可以预见。北汽与戴姆勒之间这场看似各取所需的交易,对双方而言,未来都有不少变数。

关键词:北汽  IPO   责任编辑: 徐勇

分享到: